啥的倒影(月光下的守望)

啥的倒影(月光下的守望)

堵灵寒 2025-10-30 电脑 3 次浏览 0个评论

今年的干旱来得格外凶猛。家门前的溪流,往日的潺潺细语,如今只剩下干涸的河床,裸露着被太阳晒得发白的卵石。山脚下那口养育了数代人的老井,水位一降再降,每次汲水,井绳都要放下更深一截。山上的树木失了往日的苍翠,枝叶在烈日下无奈地卷曲、低垂。最让人心焦的,是菜园里那些刚探出头不久的菜苗,它们还未来得及舒展生命,便已在焦渴中枯萎。

乡亲们的眉头,锁得比山间的褶皱还要深。此刻正是插秧的时节,水田却干裂着,像一张张渴望甘霖的巨口。秧苗在苗床里焦急地等待着,若再无雨水,这一季的收成,便真要付诸东流了。希望,在灼热的空气中,显得如此稀薄。

就在这望眼欲穿的期盼里,转机,往往不期而至。昨夜,先是一阵毫无征兆的风,掠过山岗,吹得窗棂作响。半夜时分,久违的雨声,由疏而密,终于敲响了瓦片,那声音比世间任何乐章都更动人心魄。待到天明雨住,世界已是另一番光景:溪涧里传来了欢快的流水声,山脚下那片水田,也奇迹般地蓄满了清波。

雨后天晴,艳阳高照。我们全家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下田,抢着这上天恩赐的宝贵雨水,平整土地,将一株株翠绿的秧苗,小心翼翼地栽入那片复苏的泥土中。每一株秧苗的落土,都像种下了一个沉甸甸的希望。

然而,在极度缺水的山区,水,是生命的源泉,也偶尔会成为人性的试金石。为了自家田里那点救命水,深夜时分,偷偷刨开邻家田埂的事情,并非从未发生。因此,在这样干旱的年份,每当秧田进水,夜晚的守护,便成了一项庄重而无奈的任务。

父母已连续守了几个通宵。今夜,这份沉甸甸的职责,落在了我和哥哥的肩上。

母亲为我们准备了手电筒、水鞋、草帽,还有两个白面馒头——那是我们今夜全部的给养。哥哥打着手电,我提着馒头,我们一前一后,顶着满天星斗,踩着碎银般的月光,走进了那片被夜色温柔包裹的山野。远山近树,房屋溪流,都在月光的魔法下,失去了白日分明的轮廓,变得朦胧、神秘,时而显得安详迷人,时而又透着一丝未知的森然。

在哥哥那一束光的引导下,我们沿着田间蜿蜒的小径,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越过潺潺的小溪,踏上高高的田坎,终于来到了山脚下,属于我家的那块、此刻显得无比珍贵的稻田边。

田头,父亲早已用木桩、竹竿和塑料薄膜,搭起一个简易的窝棚,权作栖身之所。我和哥哥先是沿着田埂仔细巡视了一圈。满田的秧苗,吮吸着甘霖,舒展着新绿。一田清水,倒映着一田月光,金灿灿,明晃晃,静谧而丰饶。“嘀嗒”——一颗露珠从秧苗叶尖坠落,敲碎了水中的月影,漾开圈圈涟漪,在手电光下一闪,宛如一颗转瞬即逝的珍珠。“呱——”,一只青蛙从草丛跃入水中,“啪嗒”一声,溅起一小片水花,随即隐没不见,只留下几声鸣叫,融入了无边的月色。

巡视完毕,并无异样,我们回到了窝棚。哥哥搬出竹椅,紧挨着我坐下。他递给我一个馒头,自己也拿起一个。“吃吧,余庆,”哥哥的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温和,“就着这明亮的月光,吃饱了,才有力气守好这一田的秧苗,守好这一田的水和月光。”

我们便不再说话,就着清甜的溪水,在夜鹰的独唱、青蛙的合唱与溪水的伴奏中,在这浩瀚的星空与梦幻的月光下,默默地、满足地吃完了这顿此生难忘的“盛宴”。

饭后,哥哥将两捆干稻草铺开,对我说:“你躺上去睡会儿,外面有我看着。”我刚躺下,他又抱过一捆干草,轻轻盖在我身上,像为我掖紧一床温暖的被褥。随后,他拉过椅子坐在棚口,一手握着手电,时而打开,将那束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稻田;一手拿着蒲扇,为我,也为自己,驱赶着扰人的蚊虫。

午夜的田野,是寂静与喧闹的奇妙混合体。蛙声此起彼伏,如同大地沉稳的脉搏。忽然,一声凄厉的号叫划破夜空,我吓得身子一缩。“别怕,”哥哥的手隔著稻草,轻轻拍着我的背,“那是猫头鹰在唱歌呢。”他的声音有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有哥哥在,我才不怕呢。”我嘟囔着,既是安慰他,也是给自己壮胆。夜色重归宁静,静得可以听见风的呼吸,溪流的呜咽,树叶的私语,以及各种不知名小虫的低吟。在这万籁之中,我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与心跳。

不知过了多久,在这份被守护的安宁中,我沉入了梦乡。梦里,眼前的秧苗已长成一片金灿灿的稻浪,谷穗饱满,低垂着头,在阳光下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我沿着田埂飞奔,想要将这满田的金黄,尽数拥入怀中……

多年以后,我离开了那个月光下的山村,行走在城市的霓虹之下。然而,那个与哥哥一起守夜的晚上,却如同一帧永不褪色的底片,深深地印刻在我生命的记忆里。它给予我的,远不止于一段温馨的回忆,更是一种关于生命与守望的深刻启示。

在这个效率至上、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在追逐着什么。追逐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更炫目的生活。我们习惯于索取,习惯于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我们的“田地”越来越广阔,但那份如同守护自家秧田般,对最根本、最珍贵事物的精心看顾之心,却可能在忙碌中渐渐失落。

那个夜晚,我和哥哥守护的,仅仅是一田水吗?不,我们守护的,是秧苗生长的希望,是秋日金黄的稻浪,是全家人的温饱与期盼,是父辈传承下来的、对土地最原始的敬畏与依赖。这种守护,不计功利,不论成败,它源于生命最本真的需求,因而纯粹而有力。

月光下的窝棚,简陋无比,却为我们遮蔽了风雨与恐惧;那两个白面馒头,朴实无华,却因承载着亲情与责任,而胜过世间珍馐;哥哥那不时扫过稻田的光束,以及他为我驱赶蚊虫的蒲扇,这些细微的动作,构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名为“守护”的场域。它让我懂得,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往往不是遥远的灯塔,而是身边那份沉默而温暖的陪伴。

那只跃入水中的青蛙,那声凄厉的猫头鹰啼叫,那满天繁星的注视……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我们与之共存共荣的自然世界。我们曾以为自己是自然的主人,可以无限度地索取。而那场干旱与那场甘霖,却以其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对水、对土地、对每一株秧苗的依赖,从未改变。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征服,而在于理解、顺应与珍惜,在于如同那个夜晚一样,怀着虔诚与敬畏,去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如今,我或许不再需要去田间守水,但我深知,我依然是一名“守望者”。在这个充满诱惑与变数的世界里,我需要守护内心的那份宁静与纯粹,守护对家人的爱与责任,守护对事业的赤诚与执着,守护对这片土地以及其上一切生命最深切的关怀。

那个梦,最终照进了现实。那年秋天,我家的稻田,真的迎来了一片金黄的丰收。而那个月光下的夜晚,以及哥哥守护在我身旁的身影,则成了我人生中另一场、更为恒久的丰收——它让我在往后漫长的岁月里,无论经历何种“干旱”与“风雨”,内心都始终保有一片清凉的慰藉,与一股前行的力量。

月光下的守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啥的倒影(月光下的守望)》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