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秋歌》全诗(带作者,朝代)
1、【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译注】秋风吹不尽的,是捣衣女怀 念远戍玉门关的丈夫的一片深情。玉 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亦 泛指边地。诗人以妇人的口吻,真 实地写出了对戍守在玉门关外的 丈夫的思念之情。
2、《子夜吴歌·秋歌》赏析如下:《子夜吴歌·秋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细腻描绘了戍妇在秋夜为征人织布捣衣的情景,深刻表达了征夫之妻对远征边陲良人的深切思念与期盼和平的真挚情感。
3、山居秋暝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子夜吴歌·秋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唐代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秋歌》,全诗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译文: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1、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2、原诗《子夜吴歌·秋歌》李白〔唐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3、《子夜吴歌·秋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翻译:秋月皎洁,照亮了整个长安城,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的声音。秋风吹不散那捣衣的声音,声声总是牵系着玉门关的亲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的战乱,让丈夫结束这漫长的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全诗
1、《子夜吴歌·秋歌》的原文如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对这首诗的理解如下:诗意解析:秋月皎洁,照亮了长安城,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的声音。秋风吹不散这捣衣的声音,它总是寄托着对玉门关亲人的思念之情。
2、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子夜吴歌·秋歌》。《子夜吴歌·秋歌》翻译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3、《子夜吴歌秋歌》全诗及解释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全诗内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解释如下:第一段:描述长安城的夜景。月光普照长安城,展现出夜晚的宁静与祥和。在这宁静的夜晚,传来了千家万户洗衣的声音,构成了秋夜特有的氛围。
4、“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意思是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出自唐代李白所作的《子夜吴歌·秋歌》。全诗如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长安城内月光皎洁,千家万户都在捣衣,准备寒衣。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5、秋 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冬 歌 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题一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这里所选是第四首。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子夜吴歌秋歌原文及翻译》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