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xià lǐ bā rén):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 “阳春白雪” 相对,也可用来形容普通百姓或社会下层的人群。
释义:“下里” 和 “巴人” 本是古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名称,这些歌曲风格通俗,易于传唱,受众广泛。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指代那些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生活的文艺作品,也可引申为形容普通大众的文化层次和审美水平。
出处: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通过描述不同歌曲的传唱情况,说明了《下里巴人》这种通俗歌曲的广泛受众,与高雅的《阳春白雪》形成鲜明对比。
示例:这位作家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阳春白雪般的文学巨著,也有下里巴人式的通俗小说,无论是文化层次高的读者还是普通大众,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共鸣,因此他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成语下里巴人的含义(一天一个成语之 下里巴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