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况简述模版(八旬老人李新红撰写的我的家史简述)

家庭情况简述模版(八旬老人李新红撰写的我的家史简述)

那曼凝 2025-09-27 智能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在我整理家族往事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族人的帮助,有人口述往事,有人把自己所知编纂成文。今天发布一篇由我族年逾八十的老人李新红所撰写的文章。

本文可以与<<我的家族(李氏)那些事(39)——老三门新红家族>>相互印证补充。

以下正文

我的家史简述

李新红

我祖籍陕西省黄陵县田庄镇北巨头。我爷爷(未见过面),听别人说名字叫李福。

我爷爷一生在北巨头村以农为生,听父亲和村里长辈讲,我爷爷当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解放后家里遗留有几百年前的三孔砖窑、大门口左右有公母一对石狮子、大门外竖有两个两米多高的猴头石雕拴马桩。屋子里还留有雕刻精美的橱柜等家具、打烂又锔好的青花瓷器、喂养骡马的雕花石槽等。

八旬老人李新红撰写的《我的家史简述》

大户人家的雕花石槽

家里的院子是一个两进的大院子,听老人讲我家这个院子过去仅仅只是李家大家庭的客厅。我从爷爷留下的家业和家具、器具分析,他老人家在世时应该还是比较富裕的。上述列举的物品、家业均已随岁月变迁社会进步而变卖、弃用、遗失。

听表姐说爷爷于一九三几年去世,

爷爷安葬在村子叫大坪畔的十八亩地西南边(这块地我家曾种过),后因国家修建土五路将爷爷的坟墓损毁。

爷爷去世时我尚未出生,虽与他未曾谋面,但父亲常给我讲爷爷的往事,带我去给他老人家上过坟,后来我每次回家上坟都不忘给他老人家送些纸钱、香表。

我父李世杰(原名李有),母亲党玉珍(南巨头人),父亲生于1913年,母亲生于1920年,父母均是普通农民。据父亲讲:爷爷生活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曾染上毒瘾,对家庭生活影响较大,加之母亲后来常生病,至解放前家庭境况已日渐衰落,仅留下三四十亩土地和部分农具,在土改时定为贫农成分,后在1955年前后将土地和农具全部由互助组转入农业合作社。

八旬老人李新红撰写的《我的家史简述》

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社的宣传画

我父亲有堂兄弟二人,一个是堂伯父李郎(小名丑人),另一个堂伯父据宜君表姐(大我十岁)说名叫李秃子,在旧社会时两人都未成家,也无子女。

我伯父李郎是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当过游击队员,是我的堂叔李世清的入党介绍人(解放前的党员县组织部有备案)。

在解放前大约一九四几年伯父李郎和他的继父、生母在双龙生活。

双龙当时属于红区,黄陵解放后回到出生地北巨头村以农为生。和我们在一个院子居住生活,于一九六零年过世,因无子女,由我顶门,埋葬在窑背后地里。伯父李郎解放初在乡上当过乡长和贫协主席,当时乡名叫“巨田乡”,管辖南、北巨头、田庄、社地等村。

另一伯父李秃子在解放前出走后下落不明、再无音讯。

父母生有我和两个妹妹,大妹子李金楼,嫁于侯庄乡韩庄村梁生玉,小妹子李重阳嫁于田庄镇杨窑科王姜顺。

在公社化及后期动荡年代,家庭生活都很困难,温饱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1955年-1958年在每月63元的国家助学金的帮助下我上完了初中,被延安师范中师61级录取,后因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学费而放弃继续求学深造。

大妹仅上了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务农,小妹上了县办农业中学。

我初中毕业,于1958年冬参加工作,在田庄公社下属的管区和供销社成立的职工灶当管理员,1959年春应聘到田庄完全小学教书,转正后又在北村完小等学校教书四年多。

我身高1.82米,酷爱打篮球,曾于1964年和1971年两次代表县队参加延安地区篮球比赛。

1963年调入县人委(现在的县政府)工作,先后又在龙首公社、第一水泥厂、陶瓷厂、体委、劳动人事局等单位工作至2004年退休。期间出任过龙首公社副主任、第一水泥厂、陶瓷厂、体委副科级职务。

我妻于陈竹印,黄陵县城东注人,我们于1961年10月10日结婚,生育一女三男。

我两人婚后在父母的帮扶下加上两人的工资维持着一家8口人的生活。我教书期间工资22.5元,到1963年调入人委工资33元。妻子1961年初中毕业,1965年开始教民办小学,工资不足20元,转正后调到田庄医院药房、新华书店当营业员月薪30元。

在人口多、父母多病、儿女年幼、收入微薄的艰难情况下,将四个孩子供养成人,其中女儿艳萍和二儿子黎明、三儿子晓明高中毕业,大儿子小平初中毕业参军当兵。后来儿女陆续参加招工考试和分配参加了工作,并先后在我们两口子的操持下分别成家,各自生活的都比较好。

我们最初居住在单位的公房里,随着孩子年龄增大,住房困难日渐突出,为此我们于1984年在国家批准划定土地使用证的政策下,在家庭收入不足100元的困难情况下,在县城的上城的最后一排,东拼西借修起了四间薄壳窑和一间灶房的独家院住房,多年后又加盖二层,当时是我村除金保哥外第二家迁住县城的家庭,在居住40年后于2023年黄陵县政府修建古城一条街征收拆除。

八旬老人李新红撰写的《我的家史简述》

新时代的陕北窑洞

1992年妻子单位新华书店集资建房又分配单元楼一套。

几个孩子均未从政,虽都在企业工作,但在各自的努力下生活的都幸福美满,分别在县城、省城购置了房子和家业。孙子辈里儿子之子李赫男西北大学研究生毕业,聘任工商银行总行西安支行软件开发部工作,其他孙子(女)或开公司自食其力、或在企业私企工作。儿孙后代虽平凡但都生活稳定、幸福。

令人欣慰我生在旧社会,成长于新中国,在共产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下,特别是参加工作后,深感共产党的伟大,故我于197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员后,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尽职尽责,在职40多年从未以职谋取私利,即使在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年代,我也从未做出出卖灵魂谋求个人利益的丑事坏事况且在与亲朋交往中也从不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是以情至上,我是清清白白做了一辈子事。

我现在以年逾八旬,即将走完人生,但我在为人处事上还是一如既往,况且我也一直教育儿孙要永远跟着共产党,凡事遵纪守法,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为人,始终坚守“耕读立家,勤俭持家,和善相处”的处世观。

八旬老人李新红撰写的《我的家史简述》

李新红近照

在即将走完人生的阶段,我想将我之前三代的简况留给后代,以备后人作续家史。

李新红

公元2023年冬于新华书店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家庭情况简述模版(八旬老人李新红撰写的我的家史简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