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匠陈守义的锤头在中秋夜停了半宿。月光像揉碎的银子,淌进巷尾那间挂着 “陈氏银楼” 木牌的小店。案台上躺着一只未完工的银镯子,牡丹花纹刚錾出半朵,纹路里还沾着细银屑,像落了层霜。“爷爷,城里的月亮和老家一样圆吗?” 视频里的囡囡举着手机转了个圈,背景是亮得晃眼的摩天楼。小姑娘刚上小学,去年跟着爸妈去了深圳,临走时攥着爷爷给的长命锁,哭着说要带月亮一起走。陈守义揉了揉老花镜,指腹摩挲着案台上的银片:“一样的,月亮走哪儿都跟着人。你奶奶年轻时,我就是在这样的夜里给她打的镯子。”那年陈守义还是学徒,中秋夜偷摸在作坊里赶工。银条在火里烧得通红,抡锤子的手直打颤,生怕砸坏了那朵要送给心上人的牡丹。窗外忽然飘来桂花香,抬头就见穿蓝布衫的姑娘倚着门框笑,月光落在她发梢,比银饰还亮。“后来呢?” 囡囡的声音裹着电流声,像含了颗糖。“后来你奶奶戴着镯子,跟我守了这铺子四十年。” 陈守义的目光飘向墙角的藤椅,往年这时节,老伴总坐在那儿剥石榴,说要等月亮最圆时,就着月光吃才甜。今年藤椅空着,石榴树却还结着满枝红灯笼。视频突然卡顿,囡囡的脸变成模糊的光斑。陈守义听见电话那头传来烟花声,还有小姑娘惊喜的叫喊:“爷爷你看!月亮旁边有星星!”陈守义走到门口,抬头望着天。巷子里没有烟花,只有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晃,像奶奶生前摇着的蒲扇。手机还亮着,囡囡举着镯子对着月亮,银镯子反射的光透过屏幕传过来,竟和案台上那半只未完工的,在月光下连成了一道弧。后半夜,陈守义重新拿起锤头。银器与錾子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清亮。他要把囡囡说的星星,也錾进这镯子的花纹里 ——不管隔着几千里,只要月亮照着,这银镯子就能替他,把念想递到孩子手边。天亮时,第一缕阳光落在完工的镯子上。牡丹开得正好,花瓣间点缀着颗颗银星,转动时,星星的影子在墙上晃,像有人在轻轻眨眼。陈守义把镯子装进锦盒,贴上邮票时忽然想起,当年给老伴寄定情镯子,也是这样的中秋过后,邮差说,那盒子上的月光,比邮票还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月亮旁边的星星介绍(圆月下的银镯子小小说)》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