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历史与起源:
1.起源
《望江南》最初是唐代教坊的曲名,据《海山记》记载,隋朝时期已有此曲调,但具体起源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它起源于隋炀帝创作的八阕曲子,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其可能由唐代名臣李德裕为悼念亡妓谢秋娘而作。
在唐代,《望江南》最初为单调形式,由二十七字组成,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末尾三言两句。到了宋代,发展为双调形式,即前后两段各二十七字,共五十四字。
2.演变与别名
宋代词人白居易将此曲牌用于创作《忆江南》,并将其命名为“忆江南”,这一名称流传至今。此外,《望江南》还有多个别名,如《梦江南》、《江南好》、《谢秋娘》等。
唐宋时期,《望江南》不仅在文学领域广泛使用,还传播至西域和敦煌等地,成为当时流行的文化符号。
3.代表作品
唐代温庭筠、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以及宋代苏轼、李煜等词人,都曾以《望江南》为题创作诗词。其中,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尤为著名,其开篇“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成为茶文化中的经典语句。
《望江南》词牌的格式与格律:
1、基本格式
句式结构:望江南词牌的基本格式为五句,其句式结构通常为“3-5-7-7-5”,即首句三字,次句五字,而后为两个七言句,最后一句再回归五字。
字数:正体为二十七字,也有变体如双调五十四字,由单调词加一叠而成。
2、平仄格式
正体平仄:正体望江南的平仄格式相对固定,首句三字可平可仄,次句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而后两个七言句需遵循“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平仄规律,尾句再回归仄起平收之五言句。
韵脚平仄:五句中包含三平韵,韵脚句(第二句五言、第四句七言、第五句五言)的末四字都是“仄仄平平”,这是望江南词牌的重要韵律特征。
3、叠句要求
单调与双调:望江南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至宋代,始有双叠五十四字一格,亦称双调,由单调词加一叠而成,上下两叠平仄句法、韵脚位置、平仄一致。
4、变体形式
字数变体:除了正体的二十七字外,还有五十四字的双调变体,以及少数词人的特殊变体如五十九字等。
句式变体:在保持基本句式结构“3-5-7-7-5”的基础上,部分变体可能在具体字句上有所增减或调整,以适应表达需要。
衬字添加:在某些变体中,词人可能会在句中适当位置添加衬字,以增加词作的韵律美和表达力。
下面我们来欣赏《望江南》名篇:
先来欣赏单调的望江南
[1]
《望江南·梳洗罢》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2]
《望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
《望江南·春去也》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4]
《望江南·千万恨》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5]
《望江南·兰烬落》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6]
《望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7]
《望江南·多少泪》
五代·李煜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8]
《望江南·莫攀我》
唐·唐无名氏
莫攀我,攀我大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折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9]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10]
《望江南·咏弦月》
清·纳兰容若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
裙带北风飘。
[11]
《望江南·燕塞雪》
宋·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
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
羁馆独凄然。
[12]
《望江南·天上月》
五代·无名氏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
照见负心人。
[13]
《望江南·闲梦远》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14]
《望江南·云漠漠》
明·梁清标
云漠漠,怪石碧苔斑。
长揖颠来同海岳,解酲贵不数平泉。
秋入小湖山。
[15]
《望江南·春睡起》
宋·苏轼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
人立玉楼间。
[16]
《望江南·江南柳》
宋·王琪
江南柳,烟穗拂人轻。
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
天意与风情。
[17]
《望江南·江南草》
宋·王琪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
傍水依林送客舟,听风听雨待君桥。
君到客应老。
[18]
《望江南·衔泥燕》
唐·牛峤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
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
堪羡好因缘。
[19]
《望江南·成都好》
宋·仲殊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
车马溢瀛洲。
[20]
《望江南·闲梦远》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
忙杀看花人。
下面是双调望江南
[21]
《双调望江南·秋怅》
清·于范
流水去,帆影楚天低。
潮落吴江秋月冷,云连芳草故园迷。
望断小桥西。
红日澹,烟雨晚霏霏。
蓟北鸟来空有泪,首阳人远漫生薇。
倚槛且徘徊。
[22]
《双调望江南·寒月》
明·单恂
秦淮月,最是小春清。
红叶树梢红猎猎,黄花丛上露盈盈。
照尽六朝情。
消魂别,隐隐又明明。
酒滟碧螺重砑纸,香煨银鸭正吹笙。
旧事到三更。
[23]
《双调望江南·其二·西山烧香曲》
清·尤侗
呼女伴,好趁一春闲。
红板浪船行缓缓,白藤山轿坐端端。
低扇避人看。
拜佛罢,本意不相关。
戏买粉孩敲木棒,强分叶子赌金环。
图得大家顽。
[24]
《双调望江南·四月廿一梦中作》
清·吴昌绶
江南忆,惆怅望齐门。
烟水迷茫衔落照,楼台层叠聚香痕。
春事共谁论。
花间约,辛苦种愁根。
留住朱颜揩粉镜,挥残红泪涴芳尊。
惜别黯销魂。
[25]
《双调望江南·齐眉举》
宋·刘辰翁
齐眉举,彩侍紫霞卮。
天上九朝凫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
留看晚香时。
[26]
《双调望江南·其九·西湖曲十首》
清·董元恺
湖上酒,日带杖头钱。
竹叶杯浮桃叶伎,梨花春酿杏花天。
一醉酒家眠。
停觞处,珍重客中餐。
底事沉吟又如笑,几回温却又重寒。
愁绪忽漫漫。
[27]
《双调望江南·寿谢寿朋》
宋·刘辰翁
前之夕,织女渡河边。
天上一朝元五日,人间小住亦千年。
相合降神仙。
当富贵,掩鼻正高眠。
欲语会稽仍小待,不知文举更堪怜。
蔗境在顽坚。
[28]
《双调望江南·其二·本意二首》
清·王士祯
江南事,才说便沾巾。
儿女能为三阁曲,莺花犹作六朝春。
小庾赋难陈。
江南客,莫惜酒沾唇。
画里圣檀分晕色,风前人柳斗腰身。
心力事朝云。
[29]
《双调望江南·腰围减》
清·杨芳灿
腰围减,芳思渐销磨。
白纻单衫裁却月,红盐怨曲唱回波。
閒处敛双蛾。
人迹少,琼砌草成窠。
鬓影恰同花影瘦,泪丝持比雨丝多。
怊怅奈秋何。
[30]
《双调望江南·其一·和宋直方作》
明·单恂
江南好,花事正荼蘼。
寒侧侧时嫌中酒,绿阴阴里泥围棋。
私语落红知。
从他别,只管雨如丝。
金鸭自熏苏帐润,锦鱼无信绣帘垂。
清昼似年时。
[31]
《双调望江南·寿赵松庐》
宋·刘辰翁
添一岁,减一岁愁眉。
若待一生昏嫁了,更须采药十年迟。
昏嫁已随时。
东家者,俎豆伴儿嬉。
幸自少年场屋了,谁能淅数还炊。
千岁是灵龟。
[32]
《双调望江南·秋暮》
清·曹尔堪
秋欲暮,江水尽生凉。
鸥浴似添涛外雪,林疏微映菊前黄。
材屋日恒长。
初刈获,粳秫半登场。
簖起肥螯宜买醉,瓮倾新酒远闻香。
一笑举杯觞。
[33]
《双调望江南·其二·西湖曲十首》
清·董元恺
湖上月,风露满身幽。
银汉直垂千顷碧,琉璃冷浸一天秋。
长啸倚楼头。
三潭好,辍棹且夷犹。
弄影欲骑鹏翼去,清光偏共酒樽留。
易值此宵不。
[34]
《双调望江南·其七·西湖曲十首》
清·董元恺
湖上雨,景色淡空濛。
几处楼台迷倒影,满溪烟树失高峰。
曲港小船通。
西泠路,千涧响淙淙。
破竹泉高天界水,翻经声和上方钟。
游屐片云封。
[35]
《双调望江南·其十·西湖曲十首》
清·董元恺
湖上雪,六出正弥漫。
白尽青山绿鬓改,银装琼砌玉楼寒。
翠袖倚栏杆。
乘兴去,凄断六桥湾。
苏小梦迷油壁杳,林逋魂绕暗香闲。
斜湿酒旗还。
[36]
《双调望江南·其五·西湖曲十首》
清·董元恺
湖上女,三五唤同群。
浮渲梳头花样髻,轻拖窣地月华裙。
低拜岳王坟。
回步屧,敛袂向湖滨。
力怯却嫌夫婿隔,路欹微向侍儿嗔。
宜笑总宜颦。
[37]
《双调望江南·其六·西湖曲十首》
清·董元恺
湖上草,漠漠复迢迢。
绣陌浓铺罗绮席,香尘暗惹绿裙腰。
凭遍木兰桡。
寒食近,第一映波桥。
斜影铁嘶金勒动,泪痕珠送纸钱烧。
著处梦魂消。
[38]
《双调望江南·其八·西湖曲十首》
清·董元恺
湖上舫,红粉漾晴空。
绣幕微褰清影里,纱窗半启碧波中。
小泊断桥东。
凭栏望,心事暗惺忪。
六曲银屏妆镜晓,一帘春水黛痕浓。
摇入藕花丛。
[39]
《双调望江南·其一·西湖曲十首》
清·董元恺
湖上水,风起浪纹平。
几叶丝垂鹅子淡,半篙烟染鸭头清。
镜里放船行。
珠帘捲,初映晓妆成。
翠聚两峰眉黛簇,碧含一水眼波明。
荇藻更交横。
[40]
《双调望江南·长欲语》
宋·刘辰翁
长欲语,欲语又蹉跎。
已是厌听夷甫颂,不堪重省越人歌。
孤负水云多。
羞拂拂,懊恼自摩挲。
残烛不教人径去,断云时有泪相和。
恨恨欲如何。
[41]
《双调望江南·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
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
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
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
自唱鹊桥仙。
[42]
《双调望江南·江南好》
清·沈榛
江南好,春信到梅梢。
几处园林香暗度,谁家楼阁玉横箫。
愁思不堪描。
凭栏望,烟柳绿迢迢。
燕子未归花事晚,东风无赖雨如潮。
独自过清宵。
[43]
《双调望江南·思往事》
清·佟世南
思往事,花月正盈盈。
环佩姗姗何处去,绮罗队队悄无声。
香径踏来平。
愁欲语,宿酒未曾醒。
一枕梨云梦雨散,半帘松月影痕清。
窗外晓莺鸣。
[44]
《双调望江南·本意》
清·张令仪
江南忆,最忆是西湖。
苏小堤边桃似锦,岳王坟畔草如酥。
风暖日华铺。
兰舟泛,摇曳入菰蒲。
几处采菱歌欸乃,谁家红袖倚篷壶。
笑语隔菰芦。
[45]
《双调望江南·怀人》
清·钱念生
怀人处,愁坐独凭栏。
风卷杨花飞过院,雨催梅子落阶前。
寂寞又今年。
春去也,离恨总绵绵。
蝶梦易醒芳草路,鹃声啼破绿杨天。
回首总凄然。
[46]
《双调望江南·秋夜》
清·庄盘珠
秋夜静,风露满庭阶。
冷逼银缸花影瘦,香消金鸭篆烟埋。
良夜费安排。
愁万缕,和月上琴台。
何处玉箫声渐远,几行征雁影初排。
幽思苦难排。
[47]
《双调望江南·江南忆》
清·吴藻
江南忆,其次忆吴门。
罨画溪头帆影乱,垂虹桥畔酒旗翻。
人醉杏花村。
寻往事,前梦已无痕。
塔影玲珑摇碧浪,钟声断续带黄昏。
渔火又星繁。
[48]
《双调望江南·春闺》
清·陈嘉
春闺里,寂寞度芳辰。
风卷梨花香满径,雨催杨柳绿成荫。
愁思正难禁。
凭绣阁,无语对遥岑。
燕语喃喃如诉别,莺声呖呖似怀春。
离恨上眉颦。
[49]
《双调望江南·暮春》
清·叶璧华
春将去,无语对残红。
风送落花飘曲径,雨催新绿上芳丛。
愁思正无穷。
寻旧约,前事已成空。
蝶梦不知芳草路,鹃声啼断夕阳中。
寂寞怨东风。
[50]
《双调望江南·和韵》
清·熊琏
江南忆,忆在画船中。
两岸绿杨啼鸟乱,一湖春水夕阳红。
人倚小帘栊。
思往事,幽恨总成空。
好梦易醒云影散,柔情难寄雨声浓。
惆怅月明中。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望江南温庭筠原文(望江南诗词50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