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误点的弹窗,让银行卡悄无声息被扣款358元——新型“隐形签约”诈骗正在全国蔓延。
参考图
近期,山东日照的李先生发现银行卡莫名被扣款358元,焦急赶往农行求助。
经银行核查,扣款来自他从未注册的“中金支付”平台。
李先生在“五一”期间使用某购票APP时,误触弹窗广告,未细看条款便授权登录,导致被默认绑定“小额免密代扣协议”。
最终在银行协助下,才解除协议并追回资金。
债务危机下,这类“隐形扣款”可能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解绑银行卡≠解除代扣协议! 许多网贷逾期的用户发现,即便解绑了卡,平台仍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协议继续扣款。
法律明确:仅解绑不解除协议,扣款可能仍合法,需双渠道操作才能彻底关闭。
一、关闭银行卡代扣协议:3大渠道全解析
1. 银行柜台办理
携带身份证、银行卡,向柜员明确需解除的代扣协议名称(如网贷平台、保险公司等),填写《代扣协议终止申请表》当场生效。
注意:部分社保/医保代扣需先通过税务平台解约(如广东“粤税通”小程序),再至银行处理。
2. 手机银行/网银自助操作(推荐)
以四大行为例:
工商银行:登录手机APP → “我的账户” → “代收代扣” → 选择协议 → “终止”
农业银行:进入“支付设置” → “委托代扣” → 关闭目标协议
关键步骤:操作后需收到“协议已解除”短信通知方为成功。
3. 客服电话紧急止扣
拨打银行客服热线(如建行95533、招行95555),按语音提示转人工,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协议主体名称要求强制解约。
适用场景:账户已被连续扣款,需立即止损时使用。

二、关闭支付宝/微信代扣:斩断第三方平台的“隐形抓手”
支付宝关闭路径
1. 打开APP → “我的” → 右上角“设置”
2. 进入“支付设置” → “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3. 选择网贷、会员续费等协议 → 点击“关闭服务”
微信关闭路径
1. 进入“我” → “服务” → “钱包”
2. 点击“支付设置” → “自动扣费”
3. 找到待解除项目(如分付、美团月付等) → 终止扣款授权
血泪教训:有用户仅在APP解绑银行卡,但未关闭微信“自动扣费”中的协议,逾期后仍被扣光余额!

三、债务崩盘期特别注意事项
1. 逾期后扣款争议处理
若平台在协议终止后仍扣款,立即保存扣款记录、解约凭证,向银保监会(12378)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法律依据:根据《合同法》,协议解除后扣款属侵权,可要求退款并索赔。
2. “余额不足”止损法
紧急情况下,清空绑定银行卡的活期余额,或解绑所有银行卡(路径:微信/支付宝 → 钱包 → 银行卡 → 解绑)。
风险提示:此法可能导致平台收取滞纳金,仅作短期应急。
3. 警惕“默认勾选”陷阱
债务重组期间,慎点不明链接或广告弹窗!
某些“债务优化”骗局诱导签订新代扣协议,进一步掏空账户。
终极防护:定期给账户做“协议体检”
每月登录手机银行,进入“支付设置”筛查代扣项目;
同时检查微信/支付宝“自动扣费”列表,清理冗余协议。

记住原则:
关闭代扣≠逃避债务,而是避免资金链彻底断裂!
主动协商还款计划,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危机。
守住最后一笔生活费,才能争取债务重组的喘息之机。
(操作细节因平台更新可能变动,以最新界面为准;可留言咨询)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怎么解除网贷自动扣钱(债务崩盘不用慌教你全面关闭银行卡支付宝微信代扣)》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