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秋雨不一样了?
不是那种轻轻敲窗的温柔,而是连着下,下得人心里发潮,连被子都像吸了水的海绵。
我住的小区昨天积水没过脚踝,可楼下那台新装的智能排水系统,居然在手机上就亮了绿灯——积水没到十分钟就排干净了。
以前这种雨,得等环卫工人扛着铁锹满街跑,现在连城管都省了。
科技这东西,不声不响,就把我们从小雨天的狼狈里拽了出来。
可人没那么好救。
我妈的老寒腿又开始疼了,她说不是天冷,是湿气钻进了骨头缝。
卫健委说,这波秋雨让风湿病复发涨了三成七,抑郁门诊人也多了。
我姐上周买了个除湿机,插上电那晚,她对着机器发了会儿呆,说:“原来我一直在和空气打仗。
”
没人提,但大家都懂。
你不是怕下雨,你是怕那种从里到外的黏腻感——衣服晾不干,心情也晾不干。
可奇怪的是,偏偏有人往雨里跑。
西湖边的游客比夏天还多,撑着伞坐在长廊听雨,拍视频发朋友圈,配文“治愈系秋天”。
酒店趁机推“秋雨阅读套餐”,一本旧书,一壶姜茶,一杯热牛奶,定价二百八。
没人觉得贵,反而预约排到下周。
农业局说,河南的麦子迟了七天收,可地里墒情好了,明年收成未必差。
这话听着像安慰,可我爷爷那辈人就信这个——雨下得狠,地才记得住。
现在我们只想着别淋湿,他们却知道,雨是土地的呼吸。
故宫要办“听雨”数字展了,用3D音效还原乾隆年间宫墙外的雨声。
我点开预约链接,发现第一批名额三秒抢光。
我们一边抱怨雨天麻烦,一边又偷偷渴望一场能让人慢下来的雨。
不是为了拍照,是为了听见自己心跳的节奏。
你有没有在某个下雨的傍晚,突然停下脚步,就为了听一滴雨砸在铁皮棚上的声音?
那不是噪音,是城市里少有的、不催你赶路的时刻。
科技能排积水,但排不掉心里的湿气。
你得自己找点热的东西,一杯茶,一本书,或者只是关掉手机,坐一会儿。
这雨,下得再久,也终会停。
但你得先学会,不急着躲。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一场秋雨一场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