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大夫公子荆之所以被孔子称赞,谓其“近子道也”,始于三个字“善居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反过来说,为什么善居室?因为其“近于道”,近于什么道?因为公子荆“无所期,当下足”!
人有所期,便有所求,有所求,便不知足。当然,这必须回到原文的“善居室”来说,居室不止于居室,代指所有外物的欲求。
孔子说:“人之嗜欲无涯,则其贪求无厌”。无厌即不知足。再看公子荆,“善居室”表现在三个层面:其一,始有,苟合矣。其二,少有,苟完矣。其三,富有,苟美矣。从“始有”到“少有”再到“富有”,是自我价值成长带来的外物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富。
而三个“苟”字,初读时常被忽略,实际上它们是理解其深意的关键。在先秦古汉语中,苟是“大致、勉强可以、差不多”的意思,此处可用心体会公子荆那种知足,不贪求的心境。无论是始有、少有还是富有之时,均是如此怡然自得的神态。正所谓"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富贵,行乎富贵,君子无入而 不自得焉。”
孔子赞赏的就是公子荆对待物质生活积极营建,但又不贪不奢、知足常乐、心态平和的生活态度。
大抵人之处世,莫病于贪求,莫贵于知足。知足者,当下便足,止期者,当下便止。所以,由合而完,由完而美,随处而安,无不自得。
自勉之。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无入而不自得是什么意思(生命智慧病于贪求)》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