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结婚那天,真有人端着两个苦葫芦让你喝交杯酒吗?
不是搞笑,是真有人花两万块,就为复刻一个汉代的仪式。
2024年,河南卫视用XR技术还原了唐代合卺礼,三亿人刷了视频。
故宫卖的399块瓷杯子,一个月卖了两千多对,买家全是95后。
他们不图玄学,不迷信,就是觉得——这事儿,有温度。
以前觉得婚礼就是拍照、敬酒、收红包,现在年轻人开始翻老黄历了。
不是复古,是找根。
那个叫“卺”的东西,本来是苦葫芦,剖开两半,用绳子连着,喝的是同一壶酒,尝的是同一份苦。
苦,不是为了虐,是提醒你:日子不会全是糖,但你得和这个人,一起咽下去。
山西挖出的元代壁画里,少数民族也这么干。
说明这仪式早就不只是汉人的专利,是中国人骨子里对“共命”的执念。
你喝一口,我喝一口,不是表演,是确认:从此,你的苦,我认了。
现在婚庆公司搞“新中式”,婚纱配凤冠,红毯铺青砖,但最贵的环节,永远是那两杯酒。
有人用红木杯,有人用糖做的,喝完还能一起吃掉。
抖音上八亿播放,评论区全是:“我对象愿意陪我吃苦,我就嫁了。
”
联合国把这事儿列进非遗预备名单,日本博物馆展出明代杯子,年轻人跑去模仿。
他们不懂“卺”字怎么念,但他们懂什么叫“共饮一盏”。
最讽刺的是,那些骂传统老土的人,自己结婚时,悄悄加了合卺环节。
不是为了讨好长辈,是怕自己忘了——婚姻不是恋爱的延续,是两个人,决定一起扛住生活砸过来的苦。
你见过谁结婚时,真把两个苦葫芦递到对方手里?
没有。
但你见过多少人,明明日子苦得要命,还死死攥着对方的手,不肯松?
仪式早就变了形。
可那个意思,没变。
人这一生,能遇到一个,愿意和你喝同一壶苦酒的人,就够了。
别管杯子是瓷的、木的、还是糖的。
重要的是,你喝下去的时候,他没躲。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合卺怎么读(合卺之欢是什么意思)》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