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在看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时候,电视剧中的角色“瞿恩”让人印象深刻,他面对信仰,面对革命,面对爱情做出的抉择,显示了他极强的人格魅力。
瞿恩,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知道电视剧中角色的融合了很多历史人物,其中之一就是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
电视剧中瞿恩之死是重点刻画的场景之一,他在一众黄埔学生的送行中被国名党枪杀,那么历史中真实人物瞿秋白之死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样的,这篇文章为您解析。
瞿秋白之死
历史上瞿的死亡,绕不开的是王明和博古的攻击。
一九三四年,经历过国名党多次围剿的中央红军,决定进行大规模转移离开江西瑞金。既然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要走,那么必然要留下部分部队,部分人员进行断后。
一来是军事上可以迟滞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占领,分散国民党军对红军主力的追击;二是政治上避免造成红军完全放弃中央苏区的印象,留下的部队可利用苏区的群众基础与国民党军周旋作战。最后,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万一中央红军走不出去需要回来呢。
但是其悲剧性在于,所有的人都知道,留下来便意味着九死一生。
瞿秋白多次躲过国民党当局的搜捕,却无法躲避王明和博古的政治攻击。
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局做出的《关于狄康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有这样的表述:“根据狄康[瞿秋白]同志最近所发表的几篇文章,中央认为狄康同志犯了非常严重的有系统的机会主义错误。在客观上,他是阶级敌人在党内的应声虫。”
一九三三年冬天,淅淅沥沥的阴雨令上海格外寒冷,已经开始咳血的瞿秋白接到临时中央局要求他前往战火中的中央苏区的电报。瞿秋白看着电报说:“想去很久了。”
瞿秋白于一九三四年二月,艰难辗转一个月后他到达瑞金。这个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此时正患着严重的肺病。他面容清瘦,气韵谦和,曾用优美的文笔翻译了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鲁迅在念及他的人格和才华时曾深情地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到达瑞金后,瞿秋白被任命为苏维埃共和国教育部部长。他还是经常发烧,成为傅连暲医生的常客。但他主持制定了《苏维埃教育法规》,倡导创建了苏维埃大学。
邓颖超不知道瞿秋白的病体里为什么会有燃烧不完的革命热情,她在供给十分紧张的条件下找来一些面粉和糖特意为瞿秋白烙了几张糖饼。
整个中央苏区内,只有博古对瞿秋白的到来耿耿于怀,因为当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瞿秋白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曾对王明和博古的小团体进行过严厉的呵斥。
军事转移前夕,毛泽东召集苏维埃政府各部门领导开会,宣布政府各部门的“走留”名单,瞿秋白没有在转移名单中听到自己的名字。
已经收拾好行装甚至打好了几双草鞋的瞿秋白当场要求跟随红军转移。毛泽东的回答是“会后再谈”。会后毛泽东找到博古,结局拿毛泽东的话讲是:“我的话不顶事。”之后,周恩来又找到博古,建议他就瞿秋白的问题“再郑重考虑一下”,而博古坚持说瞿秋白患有肺病不适宜长途行军。最后,瞿秋白自己找到博古,可任凭他怎样请求,博古仍是无动于衷。
从博古那里回来,瞿秋白把自己的马送给了即将转移的徐特立老人。
一九三五年初,瞿秋白被要求打入白区工作。二月二十四日,他从苏区向福建转移途中于长汀被捕。
瞿秋白被捕后,被押送到国军第36师师部,时任师长是宋希濂,曾经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的时候,就读过瞿秋白的文章,因此也积极劝降瞿秋白。
但狱中的瞿秋白坚贞不屈,他说:“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灵魂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六月,蒋介石的电报到了:“瞿匪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刑场位于县城西门外罗汉岭下的一块草坪上,瞿秋白到达那里后盘腿坐在青草上,然后对身后的持枪者说:“就是这里了,开枪吧。”数粒子弹瞬间穿透了这位三十六岁的共产党人的胸膛。
每日跟新近代史小细节小故事,喜欢的请大家点个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人间正道是沧桑瞿恩是怎么死的(瞿秋白之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