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是何时诞生(文革时期成就21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是何时诞生(文革时期成就21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籍萌 2025-10-27 科学 3 次浏览 0个评论

1973年8月26日,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50机” 研制成功,这是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从电子管、晶体管计算机向集成电路计算机跨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迈入自主研发的新阶段。

文革时期成就21: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50机”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防科技大学(时为长沙工学院)牵头,联合全国数十个科研单位、工厂协同攻关。

文革时期成就21: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当时我国面临国外技术封锁,科研团队在缺乏先进设备和参考资料的困境下,突破了集成电路批量生产、高速运算电路设计、系统集成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该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核心元器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内存容量为13KB,相比此前的晶体管计算机,在体积、功耗、运算效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可满足国防科研、工程计算等领域的高精度需求。

文革时期成就21: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作为我国首台进入百万次运算量级的计算机,“150机”的成功研制具有多重意义。在技术层面,它积累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和调试经验,培养了一批顶尖的计算机科研人才,为后续“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等重大成果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和人才基础。

文革时期成就21: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在应用层面,150机迅速投入到导弹轨迹计算、卫星轨道分析等国防和重点工程任务中,为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提供了关键算力支撑。在战略层面,它打破了国外在高端计算机领域的垄断,证明了我国有能力自主研发尖端科技装备,极大提振了国内科研界的信心,推动我国计算机产业从“跟跑”向“并跑”迈出关键一步。

文革时期成就21: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从历史脉络看,“150机”承续了早期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发经验,1958年,中国已自主研发了第一部电子计算机103机,开启了我国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的征程,其“自力更生、协同攻关”的研制精神,至今仍是我国科技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精神动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是何时诞生(文革时期成就21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