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消息二则的主要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全解)

概括消息二则的主要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全解)

九尔阳 2025-10-12 游戏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全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全解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虽然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经下降至200余万人,但蒋介石以为他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固若金汤,天堑长江难以逾越。

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蒋介石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100多艘舰艇日夜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随时待命。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接受国共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历时20天的和谈至此破裂 。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人民解放军遵照这一命令,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同志领导的第三野战军,于4月21日凌晨,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4月22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二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文体知识:

一、消息的定义: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短篇新闻文体。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它是报纸的主角,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大、最常见的新闻形式。

二、消息的特点:

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消息只需报道事实,没有必要把事件的根源及相关问题挖得很深很透。

三、消息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

1、从报道内容上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2、从新闻和事件的关系上分,可分为: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

3、从反映的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新闻、事件新闻

4、从篇幅长短上分,可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

我国新闻界较为通行的分法是按写作特点分成四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评述消息

1、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2、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3、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4、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四、消息的结构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2、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的价值所在。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

3、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述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4、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5、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五、消息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NO.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简明的标题,概括性强。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简明扼要地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结果。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人已渡过长江这一基本事实)。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战斗打响的时间,大军渡江的地点)。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敌方狼狈溃退情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我军渡江的壮景),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dí)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战斗的进程、结果和目前的趋向)。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写战斗的趋势,亦说明了胜利渡江的力量的源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结尾言尽意远,力量无穷)。

这则新闻通过报道三十万人民解放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热情地歌颂了人民解放大军“奋勇前进”,彻底革命的精神,揭示了敌人虚弱腐朽本质和必然彻底溃败的规律,鼓舞全国军民继续努力,“将革命进行到底!”

整体赏析:

本文简明精粹。全文只有六句话,一百七十余字,却概括了这场震惊全球的渡江战斗,写清了渡江的有关基本情况,告诉了人们极关心的事情。内容充实,层次井然。尤其是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只有寥寥数语,就具体生动地展示了出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写出敌人的虚弱本质,不堪一击。“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写出了我军渡江的战斗雄姿和浩大声势、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胜利进军情况。新闻写作,重在内容具体,以事实说话,切忌空泛,这篇文章正是这样。另外,起笔开门见山,收笔画龙点睛,都很直截了当,始终无一废话。此外,这则新闻,气势磅礴,鲜明生动,感情充沛。例如对渡江的描述,一景(风浪)一物(万船),景静物动,两相衬托,突出了我军胜利进军的声势。

NO.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约合五百余千米)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我军人数多,战线长,表现人民解放金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wú)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交代中路军渡江情况,说明渡江迅捷,一切顺利)。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kuì 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简明扼要地分析了西路军的战况)。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dāng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xiè)气(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说明国民党政府已是穷途末路、垂死挣扎,已改变不了战争的进程)。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sài 险要的关隘),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已经)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这些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

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赏析点评:

《解放军报》写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篇用了不到600字,便作了简洁而生动的报道,结构详略得当,语言准确精炼,令人荡气回肠,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人民解放军士气发挥了巨大作用。

阅读链接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近代】毛泽东

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释义】

钟山:《江南通志》:“钟山在江宁府东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蒋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周围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诸葛亮对吴大帝云:钟山龙蟠,指此。”此处用作南京的代语。苍黄:两解:一、同仓皇,慌张,匆忙,急遽失措貌。二、变化翻覆的意思。《墨子·所染篇》:“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此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并引申为天翻地覆。这里苍黄就是仓皇,即突然的意思。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太平御览·吴录》: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宜将剩勇追穷寇: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过剩的勇气。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穷寇勿追。”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霸王:指楚霸王项羽。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指自然界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新事物终究会取代旧事物。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神仙传》记载: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译文】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概括消息二则的主要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全解)》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