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小鸡有很多种方式可选,每种做法都有自己的一套门道。先说说最传统的路子——靠母鸡自己孵。一般会挑那些身体壮实、母性强的母鸡,把它们安置在安静、不太亮的地方。选蛋也很关键,畸形蛋、砂壳蛋,或者分量不对的蛋都得拣出去。之后还要消毒,常见的是拿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一熏,闷上二十分钟。母鸡孵蛋的时候,自己会调整姿势、翻蛋,但人也得偶尔帮帮忙,每天翻几次蛋,温度维持在37到38摄氏度之间,湿度大约五六十。这种方法虽然听起来省心,但其实孵得慢,一窝也孵不出多少只,还得防着母鸡半路“撂挑子”。

现在更普遍的是用孵化机。机器孵化量大、出雏齐,但前提是得把机器收拾干净。消毒一样不能少,蛋也要提前从别处挪到孵化室,让它们慢慢暖起来。孵化的温度不能从头到尾一个样:头七天要高些,38度上下;中间七天略微降一点;最后那几天再调低到37度左右。湿度也要分阶段调整,前期高、中期低、临出壳再调高。通风也很要紧,刚开始可以关着通风口,后面再逐步打开,不然小鸡会闷着。翻蛋全靠人工设置,大多两小时一次,轻轻转动九十度。中间还要照两次蛋,头一回大概第五六天,看看有没有受精,二一回在第十八九天,主要检查发育正不正常。等到第二十天前后,就能听见雏鸡啄壳的动静了,这时温度要降一点,湿度要加一点,孵出来的小鸡也要及时捡出来。用机器省力气,孵得多,但机器万一出问题,一整批蛋都可能“报销”。

如果只是家里想试着孵几只,也有一些土办法。比如拿个保温箱,底下垫热水袋,再挂块湿毛巾调节湿度,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还有人用电热孵蛋盘,通上电就能用,但还是要人操心翻蛋、调温湿。这些小打小闹的做法,不用买专业设备,适合兴趣玩家,但成功率没那么稳,一不小心温度跑偏,就可能前功尽弃。

说到底,不管用什么方法,孵小鸡都得认真对待。温度、湿度、翻蛋、通风,哪一个环节马虎了都不行。有些人以为这件事很容易,其实需要耐心和细心。二十一天不算长,但天天都得留意变化。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照应,还不如不孵。自然孵法靠的是母鸡的本能,机器孵法靠的是设备稳不稳定,简易孵法靠的是人的不离手。每种方式都有它的道理,也都要面对各自的风险。真正动手之前,最好多看看、多问问,才不容易失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最简易的人工孵小鸡方法步骤(孵化小鸡的技术和方法有哪些让我来告诉你)》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