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怎么改变城市位置(价费不分退款不易)

微信朋友圈怎么改变城市位置(价费不分退款不易)

凭岚风 2025-10-15 智能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提醒告诫书》(以下简称《告诫书》),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居民住宅小区内仍有电动自行车充电价费不分、标示不明等情况,部分运营商还存在充值容易退款难的问题,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困扰。

计费方式五花八门 混为一谈明细不详

“我不知道电费多少、服务费多少,反正每次结账显示多少就是多少。”一大早,广渠家园居民小张将充满电的电动车推出车棚。记者用手机扫码,发现小张充电的这处充电桩按功率计费,并未显示电费和服务费分别是多少,只提供参考时长,如功率500W到600W,1元大约能充60分钟。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充电金额,也可以选择充满自停。

价费不分、退款不易,电动自行车充电成糊涂账?

记者致电客服人员,对方表示,当初进入小区时,就已经协商确定了计费方式。“服务费都包在里头了,没有单独收。”

在车站西街15号院,记者也在车棚里看到一排按功率计费的充电桩。收费标准显示,0W至229W(含),1元可充240分钟;229W至310W(含),1元可充180分钟;310W至450W(含),1元可充150分钟;450W至600W(含),1元可充120分钟。

“收费方式由购买设备的商家自行设置,有的是按电量计费,有的是按功率计费。”客服表示,后者无法显示电费和服务费具体是多少,直接打包计费。

记者充电10分钟后,发现小程序页面上只能看到“远程续充”的选项,无法“取消充电”。无奈之下,只好直接拔掉电源。等待近2分钟后,页面显示充电结束,充电时长定格在12分钟,充电费用为0.62元,退款金额为0.38元。

明明1元可充240分钟,为何仅充这么点时间,就被扣掉一大半呢?记者再次拨打客服电话,对方核实后答复称,“应该是系统问题,我把多的钱再给你退回去,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很快,记者发现页面上的充电费用改为0.05元,退款金额为0.95元,差价也已原路返回。

事情虽已解决,但记者还是不禁要问:这样的系统问题究竟是偶然还是常态?如果没有仔细查看,或者没有追问客服,被多扣的金额是否还能自动退回?

幸福家园一期门口,刚刚找到空闲充电桩的小李表示,自己没有留意过服务费的问题,现场也没有明确标示。

价费不分、退款不易,电动自行车充电成糊涂账?

记者下载App并注册后,查到此处充电桩按充电时长收费,每60分钟收费0.2元,可以选择60分钟到600分钟的不同档位进行付费。小李说,如果提前充满,系统会自动退费。

价费不分、退款不易,电动自行车充电成糊涂账?

按照《告诫书》规定,各单位实行价费分离,严格明码标价。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设施充电费用包括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应分别标示、分别计价,实行价费分离。

计价单位暗藏猫腻 按时长收普遍偏高

《告诫书》中还提到,“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经营单位应在充电场所、手机应用程序、等显著位置分别标示充电电价、服务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倡导服务费计价单位与充电电费计价单位(度)保持一致,便于消费者计算。”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仍有部分经营单位并未做到。

价费不分、退款不易,电动自行车充电成糊涂账?

在体育馆西路2号院车棚,记者看到同一个车棚内有两个品牌的充电桩,都在现场进行了价格公示。其中,一个明确显示,0.51元/度(电费),0.5元/度(服务费)。另一个却只写了电费0.2元/时,服务费一栏为空白。由于该品牌留下的服务电话无人接听,目前尚不清楚服务费是一直没写还是后来被抹掉。

价费不分、退款不易,电动自行车充电成糊涂账?

东壁街特吉特菜市场附近,有一处不大的车棚,因附近人流车流密集,很容易被忽略。车棚公示的收费标准上,计价单位原本都是“度”。但被人为涂改后,变成了电费0.5103元/度,服务费0.3元/小时。记者询问附近居民,普遍表示没留意过这些差别。

价费不分、退款不易,电动自行车充电成糊涂账?

与之相反,记者在城市时尚家园小区内,发现一处停车棚内的公示牌上,收费标准的服务费一栏原本以“小时”为计价单位,现在被手动修改为“度”,即电费0.5103元/度,服务费0.51元/度。

价费不分、退款不易,电动自行车充电成糊涂账?

服务费不同的计价单位背后,究竟有何区别?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咨询了一家从事充电桩生产、销售业务的公司。

“按照新规定,现在都需要采用电费加服务费的计费方式,但服务费具体怎么收,可以有不同方案。”工作人员表示,以200W的电动自行车为例,如果以“度”为计价单位,服务费通常与电费基本持平,假设充5个小时,总共1度电,服务费也就在0.5元左右。但如果以“小时”为计价单位,服务费可以按功率分多个档,200W以下按每小时0.15元,充5个小时的话,服务费就是0.75元。如果是300W到400W,可以收到每小时0.2元或0.25元。“通常来说,按时长收服务费会高一点,这跟利润直接挂钩。”

预付充值退款受阻 设置时限区别对待

“有时候只是半路临时补电,不打算预付充值,可平台无法即充即付,只能按照最低门槛先存再退,结果退款又没那么容易”……除了计费方式模糊、计价单位混乱以外,交易流程烦琐也令不少消费者备受困扰。

在西豪逸景小区,车棚内可以看到不同运营商安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公示的收费标准基本均为电费0.5103元/度,服务费0.51元/度。记者尝试扫描“小绿人”充电桩的二维码,发现需要购买5元到200元不等的预付卡,形成账户余额,支付使用费用,或者花费189元开通月卡。

价费不分、退款不易,电动自行车充电成糊涂账?

记者选择购买5元预付卡,充电14分钟后,小程序上显示充电费和服务费均为0.05元,总金额0.1元。点开“卡券”,可以看到还剩4.9元,但页面上无法直接申请退款。记者联系在线客服,结果对方始终只有一句自动回复:当前排队咨询人数较多,为了节省您的等待时间,请留下您下单的手机号码和描述您遇到的充电问题,我们看到后会第一时间核实并回复您。然而,记者留下相关信息后,一直未收到任何回复。

价费不分、退款不易,电动自行车充电成糊涂账?

于是,记者又拨打客服电话。“火灾事故请按1,电池无法取出请按2,设备故障请按3……”电话接通后,只有循环播放的自动语音,自始至终都没有人工客服接听。记者根据提示按键,结果被告知登录小程序反馈问题。至此,退款问题陷入无解的死循环。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也看到不少消费者反映退款无门。

在百万庄南街附近,记者尝试用“闪开·来电”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被告知至少要先充值10元。支付页面中,出现了“闪开权益包”和“余额充值”两个选项,前者显示除了10元“闪开充电金”以外,还有1折电池检测等权益包。

充电10分钟后,记者打算申请将剩余的9.97元退回,但发现可退余额为0元。拨打客服电话,对方称无法直接申请退款是因为充的是充电券,而非余额。“这次已经帮您退了,下次可以选择充值余额,不要选择充电券,这样就能自行申请退款。”

在退款说明中,记者还发现,其中显示:如您的可退金额大于您申请退款时一年以内充值订单的金额总和,我司无法进行线上退款,需要您按照步骤填写相应收款账户信息后,我司通过线下转账的方式进行退款。

例如,您申请退款的时间为2022年8月4日,您在2020年共充值了20元且未进行消费,2022年6月您又充值了60元,此时账户余额为80元;在2022年7月您进行充电共计消费了15元,之后未进行充电消费,申请退款时账户余额为65元,此时账户余额超过一年内的充值金额,即2022年充值的60元,无法线上退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微信朋友圈怎么改变城市位置(价费不分退款不易)》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