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字面意思为鸡的肋骨,吃起来肉不多,扔了又可惜。一指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但又不忍舍弃的事物;也指瘦弱的身体。
“鸡肋”一词被广泛应用在工作、生活、感情等方面,描述的是现代人的一种亚健康的生活状态。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根据以上史书,《三国演义》的描写: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日:“鸡肋!鸡肋!”悼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日:“公何收拾行装?”修日:“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悖日:“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悖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悖问其故。悖日:“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召令于辕门外。
那么,现实中的鸡肋到底是哪个部位呢?
鸡的肋骨,一般为7对,个别为8对。肋骨间破,内有肋间肌,并有血管和神经沿肋骨后沿下行。这个结构也决定了鸡肋没有啥肉,就是一点点连接肋骨的肋间肌,而且吃这点肉时,还得用手撕扯。还有就是,因为鸡肋肉少,所以尝不出味道,因此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名声”。
不过,鸡肋现在也能弄得挺好吃。
鸡架,这个玩意在南方一直都是比较遭人嫌弃的食物,因为它就是一些鸡骨头而已,只不过骨头上还粘着一些边角料的肉。不过,当鸡架到了北方之后,那地位可就不一样了,简直就是夜市的扛把子,基本上每个吃宵夜的人都会点,销量特别可观。
小编所在的山东西部县城,农贸市场就有鸡架卖,一只也就5元左右,买回家去配上点花生米,喝点小酒,挺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网络用语鸡肋表示什么意思(鸡肋是什么意思在鸡的哪个部位其实也是香饽饽)》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