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难度是比较大的,不仅考察函数的图像性质、解析式的求解、图像的变换,还可结合不等式、方程,以及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考察,综合性是非常强的。
下面几个课时,我们将详细汇总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和考点,初二的同学,一定跟着进度学习,提前预习九年级的课程,对于新学期非常重要。
⒈认识反比例函数。我们小学就学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如果长方形的面积为12,长和宽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比如说a=1,b=12;a=2,b=6等等,像这种两个变量的积为一个定值,我们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

反比例函数常用表达式
若定义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它们的积为一个定值k,三者关系可表达为y=k/x(k≠0,x≠0),这种函数就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k称为比例系数。y=1/3x、y=-6/x都是反比例函数,而y=3/(x+2),则不是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
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对多个不同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总结出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⑴反比例函数的不连续性:由于k、x、y都≠0,反比例函数无限接近坐标轴,却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函数图像呈双曲线,反比例函数是一种分段函数。
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置:k>0时,图像在一、三象限,k<0时,图像在二、四象限。
⑶反比例函数增减性:在一、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二、四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注意——在描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一定要说明在哪个象限,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不连续的。

k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影响
⑷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对图像的影响:|k|越大,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离坐标轴的原点越远;|k|越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离坐标轴的原点越近。

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
⑸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反比例函数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双曲线关于y=x和y=-x两条直线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图像关于坐标轴原点中心对称,任一单曲线绕原点旋转180º后会与其成对的另一单曲线重合。
以上是反比例函数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同学们能深度理解和熟练掌握。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反比例函数的三个公式(九上数学反比例函数重要知识点总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