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张昨晚在家族群里甩了一张图,说娃今年模考高了一本线60分,稳了。
结果有人回一句:“那是普通本科线,不是特控线,别想985了。
”群里瞬间安静。
老张愣了两分钟,直接把电话打到我这里:“这俩线到底差在哪儿?
”
一句话:本科线让你有资格上桌吃饭,特控线决定你能不能坐到主桌。
再露骨点,清华某实验班的录取,本科线连门儿都摸不着,特控线是进门刷卡,但真正进门得再刷一次学生证——那玩意儿叫“高校实际投档线”。
山东今年把这个事算得特清楚。
本科线(一段线)按本科招生名额×1.2来划,好比火锅店预留20%的空座,防止有人迟到翻台;特控线按名额×0.5来划,主桌就摆一半板凳,想吃招牌毛肚先抢座。
看隔壁省更直观。
江苏那边直接把分差打到台面上:特控线比本科线高出整整37分(2024年物理类),这37分的峡谷里,掉下去的就是原本能摸211边缘、却走不了强基的那批人。
有人问了:特控线年年涨,是高校变傲娇了吗?
一半原因在生源质量往上涨,另一半是计划扩招里“强基”“综评”的名额变多,好板凳自然抬价。
去年广东把艺术、体育也拉进特殊类型,结果美术类的特控线抬了整整8分,让一堆靠联考混合格证的人原地傻了眼。
说点能用的。
手里分数压着特控线的同学,赶紧做三件事:
先把强基报名系统收藏夹点红,能报几个报几个,别看简章里“仅面试”,实际掐的还是首考分。
再把普通批志愿拉开30分的梯度,用省属一本冷门专业兜底,中外合作也别嫌弃学费,毕竟它比复读便宜。
最后,给专科志愿留后路,别信“本科滑档还能补录”的鬼话——去年山东本科补录剩的全是民办,学费五万六起步。
未来这两条线可能还会变。
小道消息说,某中部大省正商量把特控线拆成两条:一条给强基,一条给少年班,把卡得更死的人提前分流。
听起来折腾,但对分数不上不下的那群人,是危机也是窗口——原来只能搏一把的,可能多了半条命。
说到这儿,老张在电话那头叹口气:“原来差的不止是几十分,差的是一张VIP通道的门票。
”
挂了电话,我把山东招考院去年的录取线表格甩到他微信:第一列本科线,第二列特控线,第三列各校最低投档线,空白的地方,就是孩子的机会,也是家长该动手的时间。
你呢?
今年孩子的分是挂在哪个台阶上?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区别(过了本科线却没学上搞懂特控线与本科线的区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