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8屏幕突然一闪一闪是什么原因(医聊丨感觉身体电量不足可能是气血在告急)

小米8屏幕突然一闪一闪是什么原因(医聊丨感觉身体电量不足可能是气血在告急)

柔问雁 2025-09-19 财经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气血不足

️你的身体“电量”告急了吗?️

早上起床像“被床封印”

困得睁不开眼?

爬个三楼就像参加了场马拉松

喘成“人力风箱”?

精致妆容到下午就“自动褪色”

脸色蜡黄像蒙了层土?

这可不是什么“懒人综合征”

而是你的身体在疯狂弹窗提示:

您的气血余额不足!️

就像手机没了电会闪关、卡顿、黑屏,

气血一旦亏虚,身体也会开始“摆烂”:

皮肤干巴巴、头发脆喳喳

精神软趴趴、手脚凉冰冰

不过别慌——

“气血充电宝”已就位!

接下来就教你如何告别“虚累累”

一键切换“气血满格”模式!️

徐佳

中医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特需科副主任医师。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工作室成员。担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气与血是什么?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他们如同阳光与雨露,共同滋养着我们的身体,缺一不可。

医聊丨感觉身体“电量不足”?可能是气血在“告急”!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是密不可分的“生命CP”,一阴一阳,互根互用,功能与物质相辅相成,共同维系着生命的健康运行。

【气为血之帅】

· 气能生血:气的气化功能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足,造血功能就强;气虚,化生血液的功能减弱,容易导致血虚。

· 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依赖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虚或气滞都会导致血行不畅,形成瘀血。

· 气能摄血:气能统摄血液,使其在脉管内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气虚不能摄血,会导致各种出血症状,如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

【血为气之母】

· 血能载气: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血液能将气运载至全身。因此,大出血时,气也会随之脱失,称为“气随血脱”。

· 血能养气:血液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保持充盛。血足则气充,血虚则气衰。

气虚与血虚

气虚:身体的“引擎”动力不足,像一台怠速过低、运行迟缓的发动机。表现为乏力、懒言、语声低、气短、怕冷、四肢不温、肌肉松软、代谢减慢、容易感冒、自汗、不自觉流口水、遗尿、滑精等,舌体较胖、边有齿痕。

医聊丨感觉身体“电量不足”?可能是气血在“告急”!

血虚:身体的“营养液”库存告急,像一条流量减少、河床干涸的河流。表现为乏力、头晕眼花、心慌、手足心热、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眼睑色淡、皮肤干燥、毛发干枯易脱落、失眠多梦、健忘、抽搐、手足发麻、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白。

医聊丨感觉身体“电量不足”?可能是气血在“告急”!

由于“气能生血,血能载气”的密切关系,两者病理上常相互影响,并伴随出现。气虚时,血液生化乏源,形成气血两虚的状态;血虚时,气得不到充养而渐衰,最终转为气血亏虚。

气血不足的常见表现

医聊丨感觉身体“电量不足”?可能是气血在“告急”!

气血不足

精神不振、疲倦乏力

最核心的症状,很多人即使经过休息也不解乏,言语无力,懒于活动。

面色无华、唇甲色淡

面色是气血的“镜子”,往往面色苍白或萎黄,嘴唇颜色、眼睑结膜、指甲颜色均呈淡白色,缺乏红润光泽。指甲变薄、易脆、出现纵纹。

头晕目眩、心悸气短

尤其站立、起身改变体位时,突然感到头晕、眼前发黑,需要片刻才能恢复。行走、爬楼等稍微活动后,就会出现呼吸短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并伴有心慌、心跳不安。

畏寒肢冷、手足麻木

既怕冷又怕热,手脚常年冰凉不温,同时也会出现手足心热的复杂情况。手脚有麻木感,或像蚂蚁爬行的感觉。

肌肉松软、毛发枯槁

无论胖瘦,肌肉都松弛无力或松软不实。头发干枯、发黄、分叉,甚至稀疏脱落。

失眠多梦、健忘怔忡

夜晚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梦境纷纭、睡眠质量差。记忆力明显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不安。

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食欲减退、稍食即饱,进食后腹胀明显,打嗝后可缓解,按揉后觉舒缓。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不成形。

女性多见月经异常

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月经量多、淋漓不尽;月经颜色较正常血色浅淡;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经期乏力加重、小腹有坠胀感。

如何判断自己可能存在气血不足?

医聊丨感觉身体“电量不足”?可能是气血在“告急”!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判断仅为参考,确切诊断需由专业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确定。

气血不足的诱因?

饮食伤身: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度节食都会损伤脾胃,导致源头不足。

劳累过度:“劳则气耗”,日常过度健身,超出身体负荷,大量出汗后耗气伤阴。

长期熬夜:是现代人一个重要且普遍的诱因。夜间是养精血、蓄阳气的时候,熬夜剥夺了身体的自我修复。

情绪困扰:“思伤脾”,长期思虑过度,直接耗伤心脾之血;或高压状态、心情抑郁,肝气郁结,会影响气的运行,脾的运化功能受阻。

慢性消耗:女性长期月经量多、怀孕、生产、哺乳都会消耗大量气血,若不注意调养,极易导致气血两虚。慢性疾病也会持续消耗气血。外伤、手术等急性出血,会导致气随血脱。

体质差异:先天体质较差,早产或喂养不当,气血基础没有打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机能自然衰退,气血生化能力减弱。

如何改善气血不足?

医聊丨感觉身体“电量不足”?可能是气血在“告急”!

规律作息

杜绝熬夜,保证晚上11点前入睡,让身体有足够时间修复。睡前少玩手机、刷视频,减少蓝光损害,利于人体合成褪黑素,改善睡眠质量。

适度运动

选择缓和的有氧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推荐散步、爬山、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慢跑、快走、瑜伽,以微微出汗、身心舒畅为度,切忌大汗淋漓。

调控饮食

规律进食、避免节食暴食,以健脾胃、补气血为主。忌冰饮、生食沙拉、油炸食物以及精加工的甜食零食。

推荐食物:

健脾胃:山药、小米、南瓜、莲子。

补气血:红枣、枸杞、桑葚、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猪肝、菠菜、牛肉、鸡肉、鱼类、香菇。

舒缓情志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思虑和紧张。可通过冥想、旅行、听音乐、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疏解压力。

中医调理

艾灸:选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每次选 1-2 穴,共 15分钟,每周 3 次,以皮肤微微发热为度,避免烫伤。艾灸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是否适合,以免上火。

穴位按摩:每日按揉上述穴位,每穴 3-5 分钟,有酸胀感为宜。

中药:常用八珍汤等,须在专业医生辨证指导下用药。

常见问答

气血不足是指贫血吗?

不完全等同。

“贫血”特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是一个实验室指标。“气血不足”含义更广,是一系列症状的概括,包括乏力、懒言、头晕眼花等,即使血的化验指标正常,也可能被诊断为“气血不足”。

这就是指标正常但人体仍然不舒服的状态。贫血的人大多有气血不足的表现,但气血不足的人不一定都贫血。两者不能划等号,不能一感到乏力、面色不好就自行诊断为贫血而盲目补铁,仍应先做相关检查。如果确诊贫血,在补铁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中医中药气血双补,效果更佳。如果指标正常,但症状明显,恰是中医“治未病”调理的优势所在,通过健脾益气、养血调神等治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亚健康”的状态。

多喝红枣桂圆茶能改善气血不足吗?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能改善,对症才有效,并非人人都适合。

红枣桂圆茶是款好茶,主要适用于“气血不足”中体质偏寒的人群。红枣、桂圆味甘性温,能补心脾、益气血,两者合用可以很好的改善失眠、健忘、面色无华、乏力等症状。对于平时容易手脚冰凉、怕冷、偏寒性的气血不足人群很合适。但如果本身脾胃虚、易腹胀,或体内有湿热、易上火、口干口苦、易长痘、便秘的人,长期服用可能会加重湿气和上火。

饮食注意不要过量,每日小红枣3-5颗,或大红枣1-2颗,桂圆5-8颗为宜。调理气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结合饮食、运动、作息、情志多管齐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远比只依赖一杯茶更重要。如不确定自身体质,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辨证后,获得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一补气血就上火怎么办?

如果一补就上火,首先停下手中的补品,然后考虑以下方面:

1)是否脾胃堵了:如果平时容易腹胀、大便粘马桶、舌苔厚,则需要的是“健脾祛湿”,而不是补。喝点陈皮水、山药薏米茶,把脾胃功能恢复再说。

2)是否身体干了:如果经常手心发热、口干、失眠,则需要的是“滋阴”,而不是温补。多吃银耳、百合,把体液补足了,再考虑补气补血。

3)是否心情堵了:如果容易生气、胸闷、经常叹气,则需要的是“疏肝”。喝点玫瑰花茶,调节好情绪,气机通畅了,进补才有效。

“虚不受补”的情况比较复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判断“上火”的真正原因,从而量身定制“通补兼施”的个性化方案,这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切勿自行盲目尝试清热泻火药,以免损伤阳气,加重虚损。

男性也会气血不足吗?

会。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不分男女。男性不仅会气血不足,而且在现代高压生活模式下,男性更是气血不足的高发人群。虽然不像女性有周期性失血,但同样会因劳累过度、熬夜、压力大、久病、手术等原因导致气血两虚。同样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头晕、腹泻、失眠多梦等。它绝非“女性病”的标签,而是一种需要被正视和调理的亚健康状态。男性也应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即时调整生活方式,积极调理、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经常一到秋冬就手脚冰凉,是不是气血不足?

可能是,但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中医认为气具有温煦的作用,气虚则推动力不足,无法将阳气散至四肢末梢;血虚则血液总量不足,犹如暖气管道里的水不够,同样无法温暖手脚。秋冬时外界气温低,这个问题就更加凸显。这是典型的气血不足表现之一。如果除了秋冬手脚冰凉,还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失眠健忘等全身症状,那么很可能是气血不足。可以先自我调理,尝试调控饮食和改变生活作息,观察一段时间看是否有改善。如果情况严重,或者自我调理效果不佳,或者无法判断自身体质,最好咨询专业医生。

夏季也会气血不足吗?

会。

夏天大量出汗会带走体内的气和津液,导致气阴两伤。大量出汗后感到疲惫、乏力、心慌气短,就是气虚的典型表现。其次,夏季气候炎热,地湿上蒸,环境中的湿气非常重,很容易侵袭人体,困阻脾胃,导致运化功能失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浑身沉重乏力等症状。彼时天热食欲差,进食减少,生成气血的原料不足。加上现代人夏季喜欢贪凉饮冷,大量摄入冰镇饮料会直接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脾胃无法正常工作,加重湿气,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夏季昼长夜短,普遍睡得较晚,夜间休息不足,也会影响气血的修复。夏季不仅会出现气血不足,甚至因其“耗散”的特性而更为常见。调理的关键在于 “清补” 和“固护脾胃”,通过温和的方式为身体补充能量,同时避免过度消耗,才能安然度夏,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针对性调理。

从今天开始,

熬夜追剧?

——NO!

今晚开始和肝脏宝宝签“不熬夜协议”!

暴食成瘾?

——STOP!

规律进食+营养均衡,才是新时代的“朋克养生标配”!

躺平摆烂?

——OUT!

坚持运动,让气血狂奔起来,拒绝做“人体堵车路段”!

照顾好气血CP,迎接闪闪发光的人生!

本期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栏目支持: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

漫画支持:东方网文产(顾欣言、周情)

来源: 上海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小米8屏幕突然一闪一闪是什么原因(医聊丨感觉身体电量不足可能是气血在告急)》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