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总有一些句子,如星火般划过千年时光,只一瞬,便点燃我们全部的情感与想象。
它们寥寥数语,却勾勒出山河岁月,写尽了悲欢离合。
下面这100个令人心醉神驰的瞬间,不仅是对文字的赏析,更是一场与古人灵魂的深度对话。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由繁星、落花、清风与明月构筑的诗意世界,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永恒之美。
1.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释义: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影满载一船,仿佛压住了璀璨的星河。醉心处:现实与梦幻的边界彻底消融。醉眼朦胧中,船不在湖上,而在银河之中;梦不是虚无,是有重量的、可承载的实体。这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奇幻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2.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释义:当年春风拂面、桃李盛开,共饮一杯美酒;如今江湖漂泊,夜雨孤灯,已度过了十年光阴。醉心处:用最典型的意象构成强烈的今昔对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的短暂欢愉与“十年灯”的漫长孤寂,将友情的温暖与离别的沧桑浓缩到极致,言有尽而意无穷。3.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释义:你我虽分处两地,但共沐同一青山带来的云雨,共赏同一轮明月,又何曾算是分离呢?醉心处:以超越地理空间的自然之物(青山、云雨、明月)为纽带,将相隔两地的人紧密相连。意境开阔而温暖,是化解离愁的绝唱,充满了辩证的哲理与通达的人情。4.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释义:山间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上的清风又无故将眼前的花吹落,只剩下碧绿的云彩在斜阳中摇曳。醉心处:以无情之景(月、风)反衬有情之人(我)的无奈与哀伤。景物依旧运行,却不解人心,这种“天地以万物为刍狗”的疏离感,将愁绪烘托得无边无际。5.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释义: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枯竭,冬天雷声阵阵,夏日飘起大雪,天地合并,我才敢与你断绝情意。醉心处:以一连串绝无可能发生的自然异象作为盟誓的前提,将爱情的坚定与决绝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排山倒海、斩钉截铁的语气,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与震撼人心的力量。6.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释义:随意而行,走到流水的尽头;便安然坐下,看云雾袅袅升腾。醉心处:展现了随缘自适、妙契自然的人生境界。“水穷”非绝路,而是“云起”之新境的开端。其中蕴含的禅机与哲理:绝处逢生,困时达观,充满了从容不迫的生命智慧。7.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释义:花儿自顾自地飘零,河水自顾自地流淌。同一种相思之情,牵动着分处两地的愁怀。醉心处:两个“自”字,道出了自然与人生的无情与无奈。而后笔锋一转,将两地空间用“一种相思”贯通,点明了情感的共振与默契,是婉约词中深情与理性的完美结合。8.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释义:溪上乌云初起,夕阳沉没于楼阁之后;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都是呼啸的狂风。醉心处:精准地捕捉了暴风雨前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象,尤其是“风满楼”三字,将无形的紧张感与压迫感具象化,常被用来喻指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氛围,极具象征意义。9.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释义:人生就好像风中的柳絮,无论是欢喜还是悲伤,都是些零碎片段,最终都化作江面上点点飘零的浮萍。醉心处:以“风前絮”、“点点萍”为喻,将人生的无常、漂泊与幻灭感描绘得凄美而苍凉。一种看透世情的悲悯与无奈,萦绕在字里行间。10.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释义: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道路,直到那白云缭绕的幽深之处,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醉心处: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豪情。“穿花寻路”的执着,“直入白云”的超逸,直至“浩气展虹霓”的壮阔,展现了一个高洁、脱俗、欲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我形象。11.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释义:含着泪眼问花,花却沉默不语,只有零乱的落花,飞过秋千而去。醉心处:层深而浑成。因愁而问花,花不语已是一层失望;非但不语,还纷纷飞走,是第二层失望;飞过之处,正是当年欢乐的秋千,物是人非,是第三层痛楚。情景交融,堪称绝唱。12.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释义:东风拂过,仿佛一夜之间吹开了千万棵树上灯火璀璨的花朵,又像是吹落了繁星,如下雨般纷然洒落。醉心处:以自然界最绚丽的景象(花千树、星如雨)来比喻元夕的灯火,极尽想象与夸张之能事,将一场人为的繁华升华为一场天工开物般的奇幻盛景,开阔而壮丽。1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释义:平原地带四月里百花都已凋谢,而深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醉心处:于平常景物中发现并道出了自然的理趣。海拔不同,物候迥异。在短暂的错愕后,是发现奥秘的惊喜,充满了生活与科学的美感。14.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释义:我羡慕青山安详沉静,仿佛在凝神思考;也羡慕白鹤淡泊无忧,忘却了世俗的机巧之心。醉心处: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理想化。青山白鹤,成了静与忘的化身,寄托了作者渴望摆脱世务、归隐自然、与万物同一的愿望。15.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释义:放眼辽阔的山河,徒然怀念远方的亲友;风雨摧落花朵,更让人伤怀春的逝去。不如好好珍惜眼前的人。醉心处:情感层层递进,从宏大的“念远”到细微的“伤春”,最终归于一种务实而温暖的人生态度——“怜取眼前人”。这是一种历经感伤后的通达与智慧,哀而不伤。16.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释义:看那万里长空云海茫茫,千山暮景积雪皑皑,你形单影只,又能飞向何方呢?醉心处:以浩渺、寒冷、孤寂的天地为背景,反衬出“只影”的渺小与无助。三个意象的叠加,将失偶孤雁(亦是人)的悲怆与迷茫渲染到极致,境界苍凉。17.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释义:年少的时候,在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罗帐。醉心处:截取了一个典型场景,便写尽了青春年少的风流旖旎与不识愁滋味。“昏”字用得极妙,既写环境,更写心境,一种沉溺于享乐的迷蒙状态跃然纸上。18.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释义:我只愿与青山相伴,与白云相亲,连做梦都不想去追求那高官厚禄(紫罗袍、黄金带)。醉心处:以拟人手法赋予青山白云以情感,它们成了可与精神往来的挚友。与世俗的功名利禄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绝意仕进、皈依自然的决绝态度,风骨凛然。19.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释义:我心怀惆怅,如东栏那株洁白的梨花,人生又能看得了几次清明时节呢?醉心处:将刹那的感喟(梨花如雪)与永恒的生命之问(人生几何)融为一体。美景与哀思交织,既有对春光易逝的感伤,更有对生命有限的哲思。20.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释义:看遍春风拂过的十里扬州路,那些卷起珠帘的佳丽,总没有一个比得上你。醉心处:用“春风十里”的极盛繁华作为背景,却以“总不如”三字将其全部否定,从而将所赠之人的美好烘托到顶峰。手法巧妙,赞誉而不落俗套。21.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释义:白鹭受惊飞远,身影映着碧绿的山峦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一树梨花在晚风中飘落。醉心处:将飞动的白鹭比作静植的梨花在风中凋落,意象转换精妙绝伦。动景静写,画面极富诗意,鹭之白、山之碧、晚风之清柔,共同构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22.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释义:繁花的身影重重叠叠,仿佛压住了层层门户;清淡的月光,如水般铺洒在稀疏的帘栊上。好一个迷人的黄昏。醉心处:“压”与“铺”二字用得极工。花影本轻,用“压”字反觉其繁盛浓密;月光本无形,用“铺”字则见其柔和弥漫。写出了暮色四合时,庭院幽静而富于质感的美。23.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释义:对你的思念,如同那圆满的明月,一夜接着一夜,逐渐减弱了它的清辉。醉心处:以满月渐亏喻思妇因思念而日渐憔悴消瘦。将抽象无形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见的月象变化,比喻新颖贴切,哀婉动人。24.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释义:十里荷花盛开,清风将湖水拂拭得明澈如镜,明月的光辉如同自然织就的素衣。醉心处:三组意象并列,勾勒出会稽夏夜清丽绝尘的画卷。“鉴水”写出水的澄净,“天衣”形容月光的浑然天成,语言简净,意境空灵。25.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释义:(桂花)何必需要那浅碧、深红等娇艳的颜色,它淡雅的香气和品格,自然称得上是花中的第一流。醉心处:借物咏怀,表达了超越外在形色、注重内在神韵的审美观。这是对桂花的礼赞,更是对一种内在丰盈、不事张扬的人格理想的推崇。26.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释义:一重山,两重山,山峦遥远,天空高阔,烟水浩渺透着寒意,我的思念如同那丹红的枫叶般炽烈。醉心处:以“山重水复”的遥远空间,烘托“相思”的绵长与无望。“烟水寒”是客观环境的冷,“枫叶丹”是主观情感的熱,冷热对比,将思念的煎熬表现得尤为深刻。27.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释义:(若要问)和谁一同欣赏这美景?唯有明月、清风、和我。醉心处:将自然之物视为知己,回答了“与谁同坐”的设问。看似孤高,实则充满了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得与闲适。语言极简,意境极丰。28.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释义:枝头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了。然而,天涯海角,哪里会没有芬芳的花草呢?醉心处:于伤春之感中,翻出旷达之语。前句是春光逝去的惋惜,后句是前途无限的自我宽慰。情理交融,成为劝慰失意的千古名句。29.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释义:杨柳间的微风如此轻柔,海棠上的月色如此清淡,这正是我独自倚靠着栏杆的时候。醉心处:景物皆著我之色彩。风柔月淡,本是良辰美景,却因“独自”二字,全都化作了寂寞的陪衬。以乐景写哀,其哀倍增。30.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释义:从今夜开始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醉心处:以客观事实(露白)起兴,转入主观情感(月明)。故乡的月未必更亮,但在游子心中,因承载了深厚的情感记忆而显得无与伦比。语浅情深,道尽思乡普世情怀。31.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释义:且将小船随意系在江边,哪怕夜里风起把它吹走,也不过是停泊在长满芦花的浅水边。醉心处:展现了一种随遇而安、无可无不可的闲适心境。主人公的洒脱与江村的宁静融为一体,充满了恬淡自然的生活趣味。32.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释义:清晨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清润,圆圆的荷叶一片片,在晨风中一一高举。醉心处:一个“举”字,堪称词眼。它赋予了荷花挺拔、昂扬、卓然不群的动态与神韵。周邦彦以工笔素描,写出了荷之神理。33.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释义:我的一腔相思之情,就寄托在那丁香花的枝头,和豆蔻花的梢顶。醉心处:将抽象的相思,具象化为两种传统意象中的芳草(丁香常结愁,豆蔻喻少女)。情感凝结于物象,含蓄蕴藉,风情婉妙。34.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释义:在竹林深邃、树木茂密、虫鸣唧唧的地方,时常感到一阵微凉,但这凉意并非来自夜风。醉心处:于常理之外发现诗意。夏夜的凉意,通常源于风,但诗人却敏锐地捕捉到一种源于“静”的凉——是环境的幽深静谧,让心境沉静,从而生凉。写出了静夜的禅意与物理。35.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释义:这座高楼真高啊,仿佛有上百尺,站在上面,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辰。醉心处:以极度夸张的想象,写楼之高耸。 “摘星辰”的举动,天真而豪迈,充满了童趣与浪漫色彩,将李白的狂放不羁展现无遗。36.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释义:平坦草地的尽头,是连绵的春山。而我所思念的行人,更在那春山之外,遥远的地方。醉心处:镜头层层推远,从平芜到春山,再到山外之人。空间的重重阻隔,将思念的绵长与望眼欲穿的无奈,表达得曲折深婉,余味无穷。37.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释义:昔日离去的时候,雪花如飞扬的花朵;如今归来之时,盛开的花朵如堆积的白雪。醉心处:运用回环的比喻,将“去时雪”与“来时花”巧妙勾连。不仅点明了冬去春来的时间流逝,更在形式美中,蕴含了物是人非、时光变幻的深沉感慨。38.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释义:凤凰山下刚刚雨过天晴,水面清风拂过,分外清凉,天边的晚霞格外明丽。醉心处: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清新明净的雨后晚景图。三个主谓短语并列,节奏明快,仿佛将那份雨后的舒畅感直接传递到读者心中。39.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释义:秋夜漫漫,似乎没有尽头。月光皎洁,露水泛着清冷的光泽,那重重的城阙与华美的楼阁,在远方遥遥相对。醉心处:以悠长的笔调,铺写秋夜的寂寥与清寒。月、露、城、阁,都笼罩在一种凝固的、遥远的时空感中,烘托出深闺思妇长夜难眠的孤寂。40.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释义:今夜这绝美的景色无人共赏,我便独自躺下,尽情欣赏那分外明亮的星河。醉心处:虽有“无人共”的遗憾,但旋即转为“尽意明”的独自沉醉。这是一种孤高而自足的审美态度,在孤独中找到了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极大享受。41.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释义:(我的爱情)应该像山上的积雪一般洁白,像云间的月亮那样皎洁。醉心处:以冰雪明月起兴,喻指爱情的纯洁与光明。意象高洁,奠定了全诗决绝而不苟且的感情基调,是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42.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释义:我卧在船上看天,觉得满天的云朵都静止不动,却不知道云彩正与我一同向东航行。醉心处:生动地写出了行船时产生的错觉,富有趣味。在“不动”与“俱东”的矛盾中,暗含了运动的相对性之理,诗意与哲理并存。43.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释义: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被染成了红色。醉心处:“铺”字写出了夕阳余晖平射的柔和与广度。“瑟瑟”与“红”的色彩对比,捕捉了暮江瞬息万变的绚丽,画面感极强,工致入画。44.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释义:水面上波光粼粼,如水晶帘子般晃动,知道是微风乍起;满架的蔷薇花,使整个庭院都充满了芬芳。醉心处:由视觉(帘动)而知觉(风起),再及嗅觉(一院香),调动多重感官,写出了夏日山亭的静美与生机。句句是景,句句是情,闲适之意自在其中。45.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释义:云母屏风上笼罩着幽深的烛影,天上的银河渐渐西移垂落,晨星也隐没了。醉心处:通过室内屏风烛影的深邃与室外星河渐落的清冷,共同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长夜将尽的氛围。暗示了嫦娥(亦是诗中之人)终夜不眠的孤苦。46.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释义:星辰稀疏,天河的影子在缓缓移动;寒霜浓重,月光也显得分外孤清。醉心处: “转”字写出时间的默默流逝,“重”字写出晚秋的寒意,“孤”字则将人的情感投射于月。景语皆情语,将羁旅之愁与身世之感融入孤寂的秋夜。47.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释义:昨夜西风急促地吹打着梧桐,月色朦胧微明。好不容易做的好梦被频频惊醒,不知从何处的高楼,传来一声孤雁的哀鸣。醉心处:以急风、淡月、雁声等凄清意象,层层加码,烘托出“好梦频惊”的无奈与惆怅。尤其是结句的雁声,划破长空,更添悲凉,余音袅袅。48.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释义:江水远去,仿佛送着岸边的无穷树木;含着雨意的阴云,遮挡了一半的青山。醉心处:对仗工整,意境阔大而略带沉郁。“送”与“埋”二字,赋予自然景物以主动的情感,既是送别时的眼前景,又暗喻了前途的迷茫与人生的阻隔。49.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释义:只有家门前的镜湖湖水,在春风吹拂下,仍像往日一样,漾着清波。醉心处:以不变的“湖波”反衬巨变的“人事”(自己从少年到老迈,乡音已改)。在永恒的自然面前,愈发感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物是人非之感尤为沉痛。50.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释义:即使天气晴朗并无雨意,但走到云雾深山深处,那空中的水汽也会沾湿你的衣裳。醉心处:于说理中蕴含诗意。它不仅是留客的巧妙言辞,更道出了一个哲理:山中自有其独特的气候与魅力,不应以常理度之。鼓励深入探索,领略常人看不到的风景。51.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释义:空寂的庭院里,春天即将逝去;梨花开满一地,她也无心开门扫除。醉心处:以春晚花落之景,写美人迟暮之哀。 “不开门”三字,将主人公与世隔绝、心灰意懒的孤寂心境写到了极致。景极凄清,情极幽怨。52.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释义:悠闲地梦见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在夜行的船上吹着笛子,窗外雨声萧萧。醉心处:梦境本身就如同一幅水墨画。梅熟、夜船、笛声、雨,四个意象组合,构成了江南特有的湿润、宁静又带点忧郁的韵味,引人无限遐思。53.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释义:风吹过古木,发出的声响如同晴日里下起了雨;月光照耀着平坦的沙地,颜色好似夏夜铺上了一层霜。醉心处:运用通感,将听觉(风吹叶响)转化为视觉(晴天雨),将视觉(月照沙地)转化为触觉(夏夜霜)。比喻新奇贴切,写出了夏夜清凉、静谧而又不无萧瑟的美感。54.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释义:浓雾弥漫,遮蔽了楼台;月色朦胧,迷失了渡口。醉心处:两个动词“失”、“迷”,不仅写出了景物的模糊,更象征着人生方向的迷失与理想的难以寻觅。情景交融,是秦观词境凄婉、意蕴深厚的代表。5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白雪却嫌春天的脚步来得太晚,故意在庭院树间穿梭,装作飞花的样子。醉心处:赋予白雪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一个“嫌”字,一个“故”字,将春雪写得俏皮灵动、饶有情趣。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翻出了新意。56.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释义:在树林深处,不时能看到野鹿出没;正午时分来到溪边,却听不到山寺的钟声。醉心处:以“见鹿”暗写环境之幽静,以“不闻钟”暗写道士外出,山寺之空。不直接写人,而通过景物与细节,将访友不遇的闲适与淡淡惆怅,表达得含蓄隽永。57.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释义:忽然听到柴门外传来犬吠声声,大概是风雪之夜有人归来了吧。醉心处:以“犬吠”之声,反衬雪夜之静;以“夜归人”的剪影,点亮了画面的温情。在寒冷、孤寂的背景下,这一声犬吠、一个归人,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暖意。5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释义: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半夜里,清风吹来了蝉的鸣叫声。醉心处:以动写静,月明而鹊惊,风清而蝉鸣,更显夏夜之幽静。词人调动多种感官,将黄沙岭下的夜景写得生机勃勃,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喜悦。59.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释义:孤零零的村庄映着落日和残存的晚霞,轻烟袅袅,老树上栖息着寒鸦,一只鸿雁的影子从天上飞掠而下。醉心处:前三句密集排列六个意象,勾勒出秋日黄昏萧瑟、凝滞的图景。而“一点飞鸿”的动态,则打破了这片死寂,成为画面的焦点与精神的寄托。60.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释义:云收雨歇,水面波纹增添;在高楼上,感到湖水微凉,品尝着甘甜的瓜果;绿树的浓荫垂落在彩绘的屋檐上。醉心处:从大景(波添)到细感(水冷瓜甜),再到近景(绿树画檐),层次分明地写出了夏日雨后清新、凉爽、惬意的感受,宛如一幅工笔小品。61.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释义:我常常记得在平山堂上,倚着枕席,欣赏江南的迷蒙烟雨,看着一只孤鸿在渺茫的远方渐渐消失。醉心处:记忆中的画面空阔而苍茫。“欹枕”见其闲适,“烟雨”状其朦胧,“孤鸿”杳杳,则寄托了一种超然物外、略带孤寂的人生情怀。62.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释义:微风轻轻吹拂,在水面簇起层层细浪,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灯光影,顿时散开,化作了满河的星星。醉心处:从一点孤光,到“满河星”,景象瞬间变得奇幻而壮丽。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和神奇的想象,将平凡无奇的夜航景象,点染成永恒的诗篇。63.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释义:乐曲终结,却不见鼓瑟之人,只见江边几座青翠的山峰,静静伫立。醉心处:从极度的沉醉(曲终)到极度的空寂(人不见),最后归于永恒的自然(数峰青)。意境由虚入实,由动入静,余韵悠长,被誉为“神来之笔”。64.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释义:梨花开出淡白的花瓣,柳树长出深青的叶子;当柳絮飘飞的时候,满城的花儿都盛开了。醉心处:色彩对比鲜明(淡白对深青),动态描写生动(柳絮飞,花满城)。抓住了暮春时节最典型的物候特征,写出了春色的繁华与易逝。65.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释义:缓慢报时的钟鼓声,诉说着漫漫长夜;明亮的银河渐渐暗淡,天色将晓。醉心处:以时间的缓慢流逝,写尽思念者的煎熬与无眠。“迟迟”、“耿耿”的叠词运用,更添缠绵悱恻之感,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刻画入微。66.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释义: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若是未曾亲眼见到,心中总有千般遗憾难以消除。醉心处:道出了人们对名山胜景的普遍向往心理。为后文的哲理转折(及至到来无一事)做铺垫,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执着心的深刻观察。67.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释义:乌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汁,但还没把山峦全部遮住;白色的雨点像蹦跳的珍珠,杂乱地跳入船中。醉心处:比喻新奇生动,“翻墨”写云之势,“跳珠”写雨之态,极为传神。一场急迫的夏日暴雨,被写得有声有色,充满动态的力度美。68.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释义:翻飞于空中的白色水鸟时时而现;映照在水面的红色荷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醉心处:白鸟、红蕖,色彩明丽;翻空、照水,姿态生动。而“细细香”三字,更是将嗅觉的享受写得幽微而持久。一派闲适自得的隐居风光。69.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释义:在西斜的月光下,夜潮初落,对岸那两三点像星星一样的灯火,想必就是瓜洲古镇吧。醉心处:构图极简,意境清远。以“斜月”定下清冷基调,以“两三星火”点出远方,在辽阔的江景中,寄托了旅途的孤寂与对远方的凝望。70.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随时都可以感觉到东风的来临,因为这万紫千红的景象,无一不是春天点染而成。醉心处:从个别到一般,揭示了春天的本质。东风是无形的,但通过“万紫千红”这有形而绚烂的载体,变得可感可知。富于理想,语言明快。71.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释义:残雪的清光凝结,使屏风画图也显得冰冷;《梅花落》的笛曲响起,已是三更时分。在空无一人的地方,月色朦胧微明。醉心处:连续使用冷意象(残雪、冷画屏、落梅、三更、胧明月),营造了孤寂凄凉的意境。纳兰词特有的那种深入到骨子里的寒意与哀愁,扑面而来。72.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释义:燕子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社日;梨花凋落之后,就到了清明节。醉心处:以物候记时,准确而富有诗意。燕来梨落,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充满了自然生命的节律感。73.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释义:城的四周是万家灯火,闪烁不定;一道银河的倒影,仿佛落在水的中央。醉心处:将人间灯火与天上星河并置,地下天上,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瑰丽而宏大的江城夜景图。景象阔大,气象万千。74.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释义: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声,池上下起了细雨;雨声淅沥,滴碎了荷叶上原本清脆的声音。小楼西角,一段彩虹初现,格外明丽。醉心处:描绘了夏日雨前、雨中、雨后的完整过程。听觉(雷、雨、荷)与视觉(断虹)结合,层次丰富。“滴碎”二字,炼字精巧,写出了雨打荷叶的细碎声响。75.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释义:远远看去,山峦青翠有色;走近倾听,流水却寂然无声。醉心处:以常理(山远无声,水近有声)的反差,点破此乃画中之景。于平淡的叙述中暗藏机锋,巧妙地赞美了画作的逼真与艺术的魅力。76.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释义:日暮时分,酒意醒来,友人早已远去。我独自一人,在满天的风雨中,默默走下了西楼。醉心处:以景结情。离别的惆怅、酒醒的寂寥、暮色的苍茫,全部融入了“满天风雨”之中。不必言愁,而愁绪弥漫天地,笔力千钧。77.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释义:夕阳将尽,暮色中的花朵仿佛含着轻烟;月光皎洁如白绢,我满怀愁绪,难以入眠。醉心处:前句写黄昏的朦胧,后句写月夜的清朗,但都统一于“愁不眠”的情感基调下。景色再美,在愁人眼中,都成了无眠的催化剂。78.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释义:风忽然吹起,拂过池塘,使平静的春水泛起了涟漪。醉心处:一个“皱”字,将无形的风化为有形的动作,极为传神。它既是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又常被用来喻指主人公内心因外物而荡起的细微涟漪,一语双关。79.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释义:东风微微,吹拂着海棠,使它焕发出高贵华美的光泽。在空蒙的、带着花香的夜雾里,月亮已转过了回廊。醉心处:写出了海棠在月夜下的神韵。“泛崇光”三字,赋予海棠以光彩流动的质感。后句暗示夜已深,人未眠,对花的痴爱尽在不言中。80.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释义:绿树葱郁,树荫浓密,夏日显得格外漫长;楼台的倒影,清晰地映入了池塘之中。醉心处:抓住了夏日正午最典型的景象。“阴浓”见树叶之茂密,“入”字写倒影之真切。画面静谧,充满了夏日特有的静止感与生命力。81.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释义:我独自站立在小桥上,清风吹满了衣袖。那一排排平远的树林上空,新月冉冉升起,此时,所有的行人都已归家。醉心处:塑造了一个孤寂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风满袖”写其伫立之久、心境之孤寒;“人归后”更反衬出其无所归依的惆怅。境界幽渺,情致深婉。82.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释义:(大明湖)四面是荷花,三面是垂柳;满城的秀色山光,有一半都映照在这湖中。醉心处:用数字对仗,概括力极强。寥寥十四字,便将济南大明湖的景致精髓勾勒无遗,突出了其水木清华、山水城相依的独特风貌,堪称绝妙的对联。83.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释义:遥远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却飘来了两三点雨滴。醉心处:以疏朗的笔触,写夏夜骤雨将至未至的征兆。对仗工巧,数字用得极妙,既符合实际情况,又营造了一种清幽、恬淡的意境,与后文的惊喜形成反差。84.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释义:太阳从西壁落下,沉没了它的光彩;月亮升上窗轩,洒满了皎洁的清辉。醉心处:以工丽的骈文,写时光的流转。 “沉彩”与“飞光”,用词精准而富有动感,在昼夜交替的景象中,暗含着离人终日孤独的伤感情怀。85.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释义:多么可爱啊,这满溪的清风明月!可别让马儿下水,踏碎了这美玉般的月色。醉心处:将水中月影比作美玉(琼瑶),爱惜至极,以至于不忍马蹄踏破。想象奇特,情感真挚,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珍爱,表达得浪漫而痴情。86.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释义:月光从树林的枝叶缝隙间洒落下来,疏疏落落,如同点点残雪。醉心处:比喻精妙。月光明亮清冷,故以“残雪”喻其色与感;透过枝叶,故曰“漏”、“疏疏”。写出了月夜林间光影斑驳、清幽绝俗的意境,如画般静美。87.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释义:傍晚时分,将一叶孤舟停泊在古旧的神祠下,独自看着满河的风雨,等待着潮水涌起。醉心处:于孤寂(孤舟、古祠)、动荡(风雨、潮生)的处境中,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静观其变的从容姿态。画面富有张力,意境苍茫。88.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释义:枯死的藤蔓,苍老的树木,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桥梁,潺潺流水,几处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西风里,走着一匹瘦弱的马。醉心处:九组意象密集叠加,无需任何动词与关联词,纯以名词构建出一幅凄凉、萧瑟的秋郊夕照图。情感全部凝练于景中,被誉为“秋思之祖”。89.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释义:滔滔江水流向远方,仿佛涌出了天地之外;山色朦胧胧胧,若隐若现,似有还无。醉心处:以极其简淡的笔墨,写出了江山的浩渺与空阔。意境雄浑,富于水墨画的韵味,将视觉的极限与想象的无限完美结合。9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释义: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连接到天边;在阳光映照下的荷花,红得特别出色,非同一般。醉心处:色彩对比强烈到极致。“无穷碧”写空间之广,“别样红”写色泽之艳。构图宏阔,气势恢宏,将六月西湖的盛景描绘得淋漓尽致。91.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释义:洛阳的名花,梁园的明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好花就应该用钱去买来欣赏,皓月也不妨赊账来共度良宵。醉心处: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把握当下的生活态度。将风物之美与对生活的热爱结合在一起,语言直白泼辣,充满了世俗的、热烈的欢愉。92.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释义:在没有月亮的漆黑夜晚,只见一艘渔船上的灯火,像一点萤火虫的微光,孤独地闪烁着。醉心处:以“月黑”为背景,反衬“渔灯”之孤;以“一点萤”为喻,写其光之微。画面极度集中、单纯,却营造出深夜渔港特有的静谧与神秘感。93.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释义:一边放声高歌,一边举杯饮酒;一个人独自在秋江之上,垂钓着整个秋天的意趣。醉心处:连用四个“一”字,非但不显重复,反而突出了主人公的孤傲与洒脱。他钓的并非鱼,而是秋色,是自由,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94.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释义:虽然没有风,杨柳的飞絮依然漫天飘舞;虽然没有雨,棠梨的花朵已经开满了一地。醉心处:写出了暮春时节一种特有的、静默的繁华与衰败。无需外力的催动,生命自身的内在节律已到了纷飞凋零的时刻,静中有动,富于哲理。95.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释义:群山上树叶落尽,天空更显辽阔远大;澄净的江水如一道白练,月光照在上面,格外分明。醉心处:境界开阔,气象高华。前句写秋日之“肃”,后句写秋夜之“清”。一扫悲秋常调,展现了一种澄澈、旷达的胸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快意。96.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释义:如果非要等到上林苑繁花似锦的时候才去欣赏,那时出门所见,就全都是看花的人了。醉心处:蕴含了发现人才、任用人才要趁早的哲理。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智慧的启示:真正的欣赏,在于发现初萌的生机,而非追逐众人追捧的繁华。97.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释义:落日的光辉,像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像合在一起的璧玉一样瑰丽。而我,如今又在什么地方呢?醉心处:起笔色彩极其浓丽,描绘出一幅壮美的黄昏图景。然而紧接着“人在何处”一问,将个人身世之悲(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投入其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人至深。98.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释义:白鸥仿佛在问我:你停泊这一叶孤舟,是被身体(风雪)所阻而留下,还是内心自愿停留?醉心处:以白鸥设问,新颖别致。实则自我叩问,将羁旅途中身不由己的无奈与内心寻求归宿的彷徨,表达得曲折而深刻。99.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释义:(菊花的)冲天香气阵势弥漫了整个长安,满城都仿佛披上了金色的铠甲。醉心处:一改菊花隐逸形象,赋予其战士的豪迈与霸气。“香阵”、“透”、“黄金甲”等词,极具力量感。100.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释义:不要说不会黯然神伤,当秋风吹起帘子,瞧见屋里的人儿,比那黄色的菊花还要消瘦。醉心处:以黄花(菊花)之清瘦喻人之憔悴,形象新奇而贴切。三句一气呵成,帘外之景与帘内之人浑然一体,将思念之苦对身心的摧残,写到了极致,凄婉动人。这一百个诗词碎片,如同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明珠,我们今日撷取,依然能被其光芒灼烫心灵。
它们告诉我们,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美的感知、对爱的渴望、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思索,始终息息相通。
愿这些文字,能成为您忙碌生活中的一方净土。
在某个疲惫的夜晚,或是一个闲适的午后,心中能悄然浮现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或是一缕“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浪漫。
这便是诗词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它不能解决所有现实难题,却能安顿我们的心神,让您在纷扰的尘世中,依然保有一个“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的诗意。
编辑 蛀书虫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描写大自然美好的句子(写景最美的100句古诗词)》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