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评价父母是不是合格,主要是看他们养育的孩子一辈子活得怎样。对这个6说法我是非常赞同的。
孩子的父母不光具有生养之则,还承担教育重任。当父母的和学校老师们比起来责任更大,因为老师负责的仅是孩子上学时期这一段旅程,少则十年八年,多则十几年,可是父母的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各方面出类拔萃,一生受用不尽,就要学做合格父母。你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家长要及时把握孩子的动态,使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在自己掌握之中,防患于未然。有的性格内向,啥时都不肯跟大人说;有的是学校里受了委曲不好意思告诉父母;有的发育较早,进入青春期后,对生理变化孩子难以启口。做父母的如果不细心观察,热心关怀孩子,不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后果严重,甚至可能会酿成恶果。
如果孩子不在身边,更要注意把控,就像放风筝一样,牢牢攥住手中细绳,做到“收放自如”,无论风筝飞得再高,飞得再远,也不能失控。
一位成功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她很轻松,说她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她操心,殊不知,她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二、做一个学习型的修行家长
现在无论哪行哪业,对从业人的素质要求都越来越高。许多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孩子、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失业似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要想做合格的父母还真得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只有及早学习、充电,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家长们因缺少家教修养而给子女带来的遗憾。
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需要年轻的父母们自我“修行”。啥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不修不行,越修越行。
三、潜移默化影响并塑造孩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日常生活中父母绝不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以身作则、润物无声。
有意无意地模仿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必修课。孩子除了直接学习,还会悄悄模仿,而模仿的内容又往往是我们大人所不易察觉的。
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当你心烦意乱时,如果你发泄的方式是大喊大叫、吵架,即使吼的不是孩子,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他们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可能会学习你的方式。
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以及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对客人、对孩子的小伙伴热情相待,孩子也会接受和善、和谐气氛的熏陶,成为善良、开朗、乐观的人。做父母的不要忘记,不论是能言善辩还是笨嘴拙舌,让孩子印象深刻的不一定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他们那小双眼睛看到的父母怎样为人处世。
父母还要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衣着、用餐、言谈举止、卫生、守时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孩子的好榜样,让孩子感受到怎样做才是规范的。
有些父母大字不识几个,但也教育出了好孩子。因为他们懂得“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四、教会孩子必要的生活技能
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宠孩子、娇孩子这本身没有错,但如果真为孩子一生着想的话,就要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
教会孩子交往交流能力。孩子早晚都要走向社会,每个人不可能单独地生活,具备交往交流能力是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首要能力。
教会孩子解决困难能力。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孩子只有具备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才能在社会中生活得更好。
教会孩子吃苦耐劳能力。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只有吃苦耐劳的人才会生活得更好,也才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可能无时无刻地或者永远守在孩子的身旁。在当下复杂的社会中,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孩子只有拥有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教会孩子抵抗挫折能力。人生,不能永远是一帆风顺,也会有曲折坎坷;生活,不能永远是岁月静好,也会有失败挫折。具备抗挫折能力的孩子才会自信、坚强,才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
教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洗衣做饭,学会家务劳动,能够独立地照顾自己;懂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而更加自信、自立、自强、自尊,并受益终生。
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极有必要。它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把上述生活技能反复强化,通过日积月累,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伴随孩子终生受用的基本素养。
五、注重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孩子需要从小培养“规矩意识”。没有规矩,不讲纪律,将来就会阻碍孩子成长、成才。父母们千万不要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
“爱孩子”和“立规矩”并不矛盾,你要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给孩子立规矩,作为父母这三点原则必须坚持:
一是有些事,不能总是惯着迁就。
孩子不听话,你管他时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比如孩子玩手机,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或者晚上看电视一看就是半宿。父母一管,孩子就耍赖,甚至哭闹,最后大人选择妥协,孩子该玩玩、该看看。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无限地满足。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二是有些事,必须让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心疼孩子,就把原本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包办了,认为以后有的是机会让孩子做,其实这种做法大错特错。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三是有些规矩,必须从小养成。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当上了父母固然让人欣喜,但意味着此后责任更加重大。你看,真要当好是多么不容易!祝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争当合格的家长,一切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孩子终身幸福。
注:图片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二年级素质报告册家长评语(已经做了父母的)》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