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吗(再读马克思2劳动的二重性)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吗(再读马克思2劳动的二重性)

青灵萱 2025-10-13 系统 8 次浏览 0个评论

1. 劳动二重性的核心地位: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性”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 “枢纽”—— 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虽发现了 “劳动创造价值”,但未区分劳动的二重性,导致无法解释 “同一劳动为何既创造使用价值又创造价值”“为何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影响总价值量” 等关键问题,而劳动二重性理论恰好解决了这些矛盾。

2.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

(1)具体劳动是在 “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有明确的目的、使用特定的工具、采取特定的方法、最终产生特定的结果(如裁缝用缝纫机、针线,按设计裁剪布料,最终制成衣服;木匠用锯子、刨子,加工木材,最终制成桌子)。

(2)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使用价值的多样性: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不同的使用价值(裁缝劳动创造衣服的使用价值,木匠劳动创造桌子的使用价值),而具体劳动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分工的细化。

(3)具体劳动是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它依赖自然条件(如农业劳动依赖土地、气候),并将自然界的物质资料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不创造价值,只创造使用价值。

再读马克思(2):劳动的二重性

3.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

(1)抽象劳动是 “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耗费”—— 无论裁缝劳动还是木匠劳动,抛开 “做衣服”“做桌子” 的具体形式,二者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如肌肉的紧张、大脑的思考),这种无差别的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2)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 “唯一源泉”: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本质上是抽象劳动的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抽象劳动反映的是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为只有在商品交换中,不同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需要被 “抽象” 为无差别的劳动来比较,抽象劳动才成为劳动的社会属性。

4.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 “两次劳动” 或 “两种劳动”,而是 “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比如裁缝制作衣服的劳动,从 “做衣服” 的具体形式看是具体劳动(创造衣服的使用价值),从 “脑力和体力耗费” 的无差别形式看是抽象劳动(创造衣服的价值)。

(2)二者的统一与对立:统一体现在同一劳动中,对立体现在功能不同(具体劳动解决 “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抽象劳动解决 “人与人的劳动交换”);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会表现为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的,但需要通过交换转化为社会劳动,若交换失败,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无法实现,抽象劳动凝结的价值也无法实现)。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吗(再读马克思2劳动的二重性)》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