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可以组什么词(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基础知识考点梳理)

腾可以组什么词(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基础知识考点梳理)

呼惠丽 2025-09-16 科技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一、 文学常识(必考)

1.诗题:《七律·长征》

“七律”是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

2.特点: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中间两联(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必须使用对仗。

3.作者:毛泽东

需要牢记: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词气势磅礴,常常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

4.创作背景:

创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之时。

诗歌回顾了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和豪迈的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 生字词汇(必考)

1.要求会写、会读的生字:

律 (lǜ):律诗、法律

崖 (yá):山崖、悬崖

渡 (dù):渡河、渡口

索 (suǒ):铁索、索取

2.重点词语解释:

远征:指长途行军,即长征。

等闲:平常,寻常(考点:理解红军把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常的事)。

逶迤 (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

磅礴 (páng bó):气势盛大、雄伟的样子。(注意字形,尤其是“礴”字笔画多,易错)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一语双关,既指天气温暖,更指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寒:一语双关,既指铁索桥的冰冷,更指飞夺泸定桥战斗的惊险与悲壮。

三军:在古代指陆军、水军等,诗中泛指红军全体将士。

尽开颜:全都笑逐颜开,形容红军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 诗句理解与赏析(核心考点)

诗句

理解与赏析

考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 总起全诗“不怕”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巨大的困难与平常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 找出中心句/诗眼。2. “等闲”一词的含义与作用。3. 所体现的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联 - 写山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比作翻腾的细小波浪,将雄伟的乌蒙山比作滚动的小泥丸。作用:化大为小,反衬出红军形象的高大和藐视一切困难的豪迈气概。

1.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 诗句体现的红军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 - 写水“暖”与“寒”是一对反义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暖”字既写了实景(天气),更写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寒”字既写了实景(铁索冰冷),更渲染了飞夺泸定桥战斗的惊险与惨烈。

1. “暖”和“寒”的深层含义(双关)。2. 对比手法的作用。3. 这两句概括了长征中的哪两个典型战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 - 总结全诗“更喜”一词承接上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无限喜悦的心情,将红军乐观向上的精神推向了高潮。“尽开颜”是全军胜利后的狂欢,与首联的“不怕”“只等闲”首尾呼应。

1. “更喜”一词的表达效果。2. 全诗情感总结。

四、 中心思想(必考)

这首诗以其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生动地概括了红军长征艰难的光辉历程,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 背诵与默写(必考)

全诗要求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特别注意以下易错字:

逶迤、磅礴(字形复杂,注意偏旁和笔画)腾细浪(不是“滕”或“藤”)云崖暖(不是“涯”)铁索寒(不是“锁”)岷山(不是“泯”或“民”)六、 常见考题类型汇总

1.填空题:默写诗句、填写生字拼音、填写重点词语解释(如“等闲”、“尽开颜”)。

2.选择题:判断修辞手法、词语的深层含义、文学常识(作者、诗体)。

3.理解问答题: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赏析题: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分析首联和尾联在全文中的作用。

复习建议: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牢牢掌握“等闲”、“暖”、“寒”等关键词的深刻含义,并能够结合诗句分析红军的精神品质。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基础知识考点梳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腾可以组什么词(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基础知识考点梳理)》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