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级娃开学快一周了,还在努力适应中。
老母亲也在一边看着,并不敢安排什么活儿。
但估计理科肯定得排在最前面:
新开的物理,听说是一周3节正课+2节晚修;
新开的化学,听说是一周2节正课+1节晚修;
还有终极王者数学,老师已经很明确说了,这个学期进度会很快。
所以,在家的加餐具体吃什么,还没定。
但时间分配上:
两小时以上的整块时间,一定会派给理科;
但凡和数学有冲突的,一定会让路。
那么这样一来,剩下的两大语言学科(语文和英语),一旦开学,就只能走回“零敲碎打”的老路子,这既是时间不足的现实要求,又符合语言学科短期见效慢,更需要长期持续积累的特点。
先来聊聊八上这个学期,咱家的英语打算怎么搞。每个家庭的“娃情”不同,我家英语起步早,相对轻松一点,所以在各科中的地位是这样的:
看着对外还能打一点,但在家里就是个拉彩烟的气氛组、啦啦队,很多资源(时间)是轮不到它的,但很多娱乐消遣的任务(听歌、看电影)就会摊派给它。
第一,英语的校内部分。
都说2024版新教材到了初二会更难,但我看了一下外研社版的课本,感觉还好,也没有网上说得那么夸张呀。
所以校内的部分,我们全指望老师了,让娃好好的跟着课堂走,把词汇语法那些细致的考点,认真复习好,把字写好,把考场作文的规范吃透。
家里就不插手了。
第二,英语的校外部分。
1、课外培优。
我们一直有个课外班,用的也是原版教材。
虽然初中结束的目标只匹配到剑桥PET的程度,但上了一年多,感觉还是挺全面的,从听说到词汇语法,老师都会仔细的捋,特别是写作,结合到中考考场作文,都会讲到。
老母亲觉得用来配合校内的拔高,和语法知识点的二轮复习,都比全部自力更生要来得高效。
所以周末继续上,这样在家里的时间,就可以自由发挥啦。
2、中国文化题材继续刷。
我们暑假启用了一本SSP出的《中国文化英语阅读语篇精选》(初中篇),只勉强做完了前2个单元。
暑假之“未竟事业”,自然是开学了就慢慢补呀。
这些年来,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了英语考核中一大热门题材,几乎各个知名的教辅品牌都出版了相关的产品。
SSP(上海学生英文报)也不例外,一出就是一套,共有两本:
一本是适合初中生的基础版(42篇);
一本是适合高中生的进阶版(30篇)。
我们先用的就是这个基础版。
大伙儿也别小瞧这个初中生的版本,数量之多,内容之深,一上来就是7个大的主题:锦绣山河、华夏瑰宝、人间百味、缤纷节庆、多彩艺术、大家风采和古韵流芳。
每一个大的主题单元,全部都细分成6篇文章:
1篇类似于概览、说明的导入性文章(注意:每个单元开篇的导入性文章知识点都很多);
4篇相关的说明性文章;
1篇外国人的亲身经历或思辨性文章。
所以很不容易的,暑假才啃完前2个单元。说也奇怪,我觉得论语言难度也不是很难,但娃就是读得没有虚构类小说那么顺畅。
感觉文化板块(并不限于传统文化)的阅读,对于孩子认知的要求还是蛮高的,既要求知识面的广度,又要求专题性的深度。
3、时文系列开刷。
专门的时文系列,我们一直没怎么动过。
但现在的情况一梳理,我发现我们的阅读太少了,尤其是综合性阅读,有一点时间,都优先名著阅读去了。
(暑假我们还抓紧时间去翻了一遍英文版的《红星照耀中国》)
孩子的知识面有点受限了,尤其在当下,理工科的前沿科技新闻这么多,文史哲的争论局面这么大,只读经典那几本,感觉有点跟不上话题啊。
想到这一点,真是有点怀念街上有书报亭的年代啊,世界各地的趣闻,各行各业的新闻,什么都有,总能让人觉得新奇,不像现在无比聪明的算法推送,却让人陷在信息茧房里,世界反而感觉小了。
所以打算把专门的时文系列刷起来,一篇一篇的,短小精悍,丰富一下知识面,就算是做题,也花不了太多时间啊。
我们打算继续用SSP系列的时文资料,因为它的选文难度应该是同类同级产品里面最大的(因为它要匹配上海地区的应试难度)。
而且语料更新也快,我看我们第一本中考的还没来得及刷,第二本又出来了。
综合来看,这学期要刷的《中国文化英语阅读语篇精选》+SSP中考时文系列,都不是要针对性的去提升语言难度,而是去想办法扩大阅读知识面,努力挖一下阅读深度。
因此,在执行上,咱就不做计划,有空就推。
一旦有了一、二十分钟的碎片时间,就坚持读点,坚持做点,我想这样,娃应该会觉得松弛而愉快点,进而更乐于接受点吧。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教学工作计划(新八年级并不能雨露均沾)》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