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新闻,我第一反应是有点不敢信,参加婚礼,红包居然还能被退回来?
这简直是婚礼界的一股清流
广东佛山,一对新人的婚礼现场。
宾客们像往常一样,恭敬地递上准备好的红包,送上祝福。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新娘接过红包,并没有收下。
她只是用手轻轻摸了一下,然后把红包的一个角折了起来,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宾客。
参加婚礼的宗女士说,自己还是头一回见到这种操作。
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又带着一种让人心头一暖的默契。
折个角,代表心意我领了,祝福我收下了。
钱,你拿回去。
你的到来,就是最好的礼物。
婚礼的本质,是祝福,不是人情账本
这一幕,在网上瞬间就火了。
无数网友在评论区炸开了锅,纷纷喊话“建议全国推广”。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举动,能引发这么大的共鸣?
因为太多人,苦“份子钱”久矣。
国庆假期,本是普天同庆的好日子,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却成了“国庆劫”。红色炸弹一个接一个,工资还没捂热,就直接送到了各大婚礼现场。有人开玩笑说,“九月份的工资,根本就不用往卡里打了,直接当份子钱随出去了。”
朋友结婚,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可看着钱包,又忍不住心疼。这种矛盾的心情,成了当代年轻人社交中一道绕不开的坎。
而广东的网友们,却在评论区里展现出了一种“见怪不怪”的松弛感。
“我们广东人‘讲心唔讲金’(重情义不重金钱)。”
“200块吃遍广东酒席,大家聚一下,沾沾喜气就够了。”
这份淡定,背后是一种根植于当地文化里的通透。在顺德,很多婚礼都像新闻里这对新人一样,红包只过手,不入袋。这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是在守护一份纯粹:婚礼是亲朋好友的相聚,是真挚祝福的传递,而不应该是一场关于金钱和面子的人情交易。
我们需要的,是更“自我”的婚礼
其实,这种“不收红包”的婚礼,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的“极简婚礼”内核是一致的。
大家开始觉得,一场婚礼的价值,不在于排场多大,车队多长,收的份子钱多厚。而在于,自己是否真的享受这个过程,是否真的感受到了爱与祝福。
于是,“三无婚礼”出现了。
没有豪华车队,没有繁琐的接亲游戏,没有伴郎伴'娘团,甚至没有司仪,只是和最亲近的家人朋友吃顿饭,聊聊天。把那些冗长又尴尬的仪式通通砍掉,把婚礼还给自己,这种舒适感,或许才是婚姻最美好的开端。
说到底,无论是折角退还的红包,还是删繁就简的仪式,都是在给爱松绑,给祝福减负。当一场婚礼不再被金钱和人情所绑架,当所有人都把焦点放回到“爱”本身,那份喜悦,才会变得格外真实和动人。
大家觉得呢?你是更看重这份人情往来的“老规矩”,还是更欣赏这种只讲心意不讲金的“新风尚”?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一个女的不愿意领取红包,是什么意思了(广东婚礼现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