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信息
1. 名称
现名:兰州曾用名/别名:金城(西汉时期因“固若金汤”得名)、黄河明珠、陆都、黄河之都名称来源:隋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而得名。2. 行政代码
国家标准GB/T 2260:6201003. 隶属关系
甘肃省→兰州市→辖5区3县5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3县: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另设1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以及2个国家级开发区——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 政府驻地
城关区南滨河东路637号5. 面积
13,100平方公里(2023年数据)6. 人口
常住人口:438.43万人(2022年)户籍人口:334.01万人(2022年)7. 行政区划简图

二、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部,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六联”的独特位置。地理坐标:东经102°36′~104°35′、北纬35°34′~37°00′。相邻行政区:北部和东北部毗邻白银市的白银区和景泰县、靖远县;东部和南部与白银市的会宁县和定西市的安定区、临洮县及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县相邻;西南部和西部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乐都区、互助土族自治县相连;西北部与武威市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接壤。2. 地形特征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以河谷盆地为主,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山地占比约70%,平原及川地占比30%。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500~2500米的黄土覆盖的丘陵和盆地。石质山地是祁连山的余脉,分布在市境的南北两侧。榆中县南部和永登县西北部的石质山地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其中马衔山海拔3670米、兴隆山海拔3021米、奖俊埠山主峰海拔3455米。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还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3. 气候类型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等特点,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兰州深居内陆,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气候。南北群山环抱,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 冬季漫长且较寒冷,雨雪少;春季转瞬即逝,冷暖变化大;夏季短促,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秋季短促,降温快。年平均气温10.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74小时,无霜期为172天,年平均降水量为300毫米左右。4. 主要河流/湖泊/水利
主要河流:贯穿市域的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及其支流湟水河、宛川河。水利工程: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刘家峡水库(重要水利枢纽)。5. 自然灾害频发类型
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偶发山洪及泥石流。三、人文经济
1. 历史沿革
西汉设金城郡,隋置兰州,明清为西北军事重镇;1941年设兰州市,现为甘肃省省会。2. 方言/少数民族语言
兰银官话(中原官话分支);少数民族语言包括东乡语、藏语(部分区域)。3. GDP总量及支柱产业
2022年GDP:3,343.5亿元。支柱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4. 特色物产
兰州百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兰瓜、软儿梨、冬果梨、黑瓜子、玫瑰、安宁白凤桃、刻葫芦工艺品。5. 交通枢纽
铁路:兰州站、兰州西站(高铁枢纽)、兰州东站等航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公路: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交汇处水路:黄河航运(局部通航)四、文化标识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兰州太平鼓、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省级:兰州刻葫芦、兰州鼓子。2.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五泉山古建筑群、白塔寺遗址;省级:金天观、兰州府城隍庙。3. 代表性旅游景点
4A级:中山桥(黄河第一桥)4. 特色节庆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双金”赛事)、黄河文化旅游节、安宁桃花会。五、其他
教育科研:兰州大学(985工程高校)、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城市荣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享有美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备注:数据截至2023年,部分信息可能存在动态调整,建议以官方最新发布为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兰州的简单介绍(甘肃兰州城市介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