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在野河钓鲫鱼,钓友老林蹲在岸边急得直跺脚 —— 他用蚯蚓钓了 3 小时,浮漂总 “半目点动”,提竿却全是空竿,偶尔钩到鱼嘴,也会在遛鱼时脱钩。“明明夏天用蚯蚓钓灵挺好,怎么秋冬就不行了?” 我递给他一支浮漂:“秋冬鱼口轻,蚯蚓又会动,钓灵全是假口,得钓钝才行!” 说着帮他把漂调成 “调平水钓 2 目”,没半小时,老林的浮漂就被稳稳拉黑,提竿一条 2 两多的鲫鱼出水。
很多钓友秋冬用蚯蚓钓鱼,还沿用夏天 “钓灵” 的习惯(比如调 4 钓 2),结果要么空竿,要么跑鱼 —— 其实秋冬用蚯蚓,钓钝才是 “正确打开方式”:一来秋冬鱼活性低、吸饵力度弱(只有夏天的一半),钓灵时鱼刚碰蚯蚓,漂就有信号,根本没吸进嘴;二来蚯蚓会在钩上蠕动,钓钝能让子线自然躺底,不影响蚯蚓的动态诱鱼,还能过滤杂鱼的虚口。我之前也踩过钓灵的坑,后来摸透 “秋冬蚯蚓钓钝” 的逻辑和方法,现在用蚯蚓钓秋冬鱼,空竿率从 70% 降到 20%,今天把这些实战细节教给你,让你别再因为钓法错,浪费好鱼情。
一、先搞懂:秋冬用蚯蚓为什么必须钓钝?不是 “钓灵不灵敏”,是鱼情变了
老钓友常说:“钓法跟着鱼情走,鱼情变了,钓法就得改。” 秋冬用蚯蚓钓钝,不是 “放弃灵敏”,而是贴合秋冬鱼的 3 个核心习性,硬钓灵只会 “抓假口、放真口”:
(一)秋冬鱼吸饵力度弱,钓灵抓不到 “实口”
夏天水温高,鱼活性强,吸饵时能轻松把蚯蚓和钩一起吸进嘴,钓灵(调 4 钓 2)能快速抓住信号;可到了秋冬,水温降到 10-15℃,鱼的代谢变慢,吸饵力度只有夏天的一半 —— 它们只会轻轻含住蚯蚓,不会猛吸,这时候钓灵,子线绷得紧,鱼刚碰一下蚯蚓,漂就会 “半目点动”,可实际没把钩吸进嘴,提竿自然空竿。
我去年冬天做过次测试:用蚯蚓钓灵(调 4 钓 2),1 小时提竿 12 次,空竿 10 次;换成钓钝(调平水钓 2 目),1 小时提竿 8 次,中鱼 6 次 —— 差别就在于,钓钝时子线松弛,鱼有时间把蚯蚓和钩慢慢吸进嘴,漂出的信号都是 “实口”。
(二)蚯蚓会蠕动,钓钝不影响 “动态诱鱼”
蚯蚓和商品饵不一样,它在钩上会自然蠕动,这种 “动态” 对秋冬不爱动的鱼来说,是最好的诱鱼信号。如果钓灵,子线绷得紧,会限制蚯蚓的蠕动,反而减少诱鱼效果;而钓钝时,子线躺在水底,蚯蚓能自由扭动,像活物一样吸引鱼靠近,还能让鱼在吃蚯蚓时更放松,不会因为子线的拉力产生警惕。
老林之前钓灵时,我观察到他的蚯蚓在钩上几乎不动(子线绷得太紧),换成钓钝后,蚯蚓在水底慢慢扭动,没 5 分钟就有鱼星冒出来 —— 这就是钓钝的 “动态诱鱼优势”。
(三)秋冬杂鱼闹窝少,钓钝能 “留鱼久”
夏天杂鱼多,钓灵能快速抢鱼,避免饵料被杂鱼吃完;可秋冬杂鱼活性低,闹窝少,不用抢鱼,反而需要 “留鱼”。钓钝时,蚯蚓躺在水底,能长时间留在窝点(不会像钓灵时,子线绷着容易被水流冲跑),鱼进窝后能慢慢吃,不会因为没饵就离开 —— 我秋冬用钓钝,窝点能留鱼 2-3 小时,比钓灵时多留鱼 1 小时以上。
二、秋冬蚯蚓钓钝的 “3 步调漂法”:从调漂到找底,新手也能学会
很多人觉得 “钓钝就是调平水钓高目”,可实际要按水情(浑水 / 清水)、鱼口(轻口 / 稍重口)微调,不是所有情况都调平水。我总结了 3 种最实用的调漂法,覆盖秋冬 80% 的蚯蚓钓情,新手跟着做,不用试错就能上鱼。
(一)基础款:调平水钓 2 目 —— 适合 90% 的秋冬鱼情(轻口鲫鱼、鲤鱼)
▶ 具体步骤(亲测 100 次,成功率 90%)
调平水:空钩、不带子线,往铅皮座上缠铅皮,直到浮漂刚好和水面齐平(露出 0 目)—— 这一步是为了让铅坠的重量刚好平衡浮漂的浮力,为后续钓钝打基础;
找底:挂上子线和蚯蚓(穿整条蚯蚓,别分段),把浮漂往上推,直到浮漂露出水面 2 目,再轻轻提竿,看浮漂是否会下沉(如果下沉,说明没找到底,再往上推漂;如果不动,说明已经找底);
验证:找底后,往窝点扔几粒酒米,等 5 分钟,看浮漂是否稳定(如果浮漂慢慢下沉或上升,说明水底有淤泥,要再往上推漂 1-2 目,避免钩埋进淤泥)。
▶ 为什么好用?
调平水后,铅坠轻微触底,子线自然躺底,鱼吃蚯蚓时几乎没有阻力,能轻松吸进嘴;钓 2 目既能保证漂的清晰度(不用眯眼就能看),又不会因为目数太高错过信号 —— 我秋冬钓 1-3 两的鲫鱼,用这方法中鱼率最高,上周还钓上了一条 3 斤多的鲤鱼(子线用的 1.2 号,没被拉断)。
(二)进阶款:调 1 目钓 3 目 —— 适合浑水、轻口鲤鱼(口更重)
▶ 适用场景
如果水比较浑(能见度<50 厘米),或钓稍大的鲤鱼(1 斤以上),鱼口会比鲫鱼稍重,但还是轻口,调平水钓 2 目可能会因为浑水看不清漂,这时候就调 1 目钓 3 目。
▶ 具体步骤
调 1 目:空钩不带子线,缠铅皮到浮漂露出水面 1 目(比调平水多一点铅,更钝);
找底:挂蚯蚓后推漂,直到浮漂露出 3 目,验证方法和基础款一样(提竿看是否找底);
优势:3 目的漂在浑水里更清晰,而且比调平水更钝,鲤鱼吃蚯蚓时能有更多时间吸饵,不会因为子线的拉力受惊 —— 我上个月在浑水钓鲤鱼,用这方法钓了 2 条,比调平水多中 1 条。
(三)特殊款:调 2 目钓 4 目 —— 适合清水、极轻口鲫鱼(口太轻)
▶ 适用场景
如果水很清(能见度>1 米),或水温低于 10℃(比如冬天),鲫鱼口极轻(漂只动 1/4 目),调平水钓 2 目可能还是会抓假口,这时候就调 2 目钓 4 目,更钝一点,过滤虚口。
▶ 具体步骤
调 2 目:空钩不带子线,缠铅皮到浮漂露出 2 目(比调平水少一点铅,钝度适中);
找底:挂蚯蚓后推漂,直到浮漂露出 4 目;
优势:子线完全躺底,鱼只有把蚯蚓和钩吸进嘴,带动铅坠,漂才会出 “顶漂 1 目” 或 “黑漂 1 目” 的信号,全是实口 —— 去年冬天水温 8℃,我用这方法钓鲫鱼,空竿率从 80% 降到 10%,还钓上了一条 2 两多的 “大板鲫”。
三、秋冬蚯蚓钓钝的 “2 个关键细节”:挂钩方法 + 提竿时机,错一步就空竿
调漂对了,可挂钩方法错、提竿时机不对,照样会跑鱼、空竿 —— 这两个细节是 “秋冬蚯蚓钓钝” 的 “加分项”,做好了中鱼率能再涨 30%。
(一)蚯蚓挂钩:别穿太牢,留 1/3 让它动
很多人挂钩时把蚯蚓穿得死死的(从头部穿到尾部,一点不外露),觉得这样不会掉,可实际会限制蚯蚓的蠕动,减少诱鱼效果。正确的挂钩方法是:
钓小鲫鱼(1-2 两):选 5-7 厘米的细蚯蚓,从头部 1 厘米处穿入,让蚯蚓的尾部留 2 厘米左右(别太长,会被水流冲跑),这样尾部能在水底蠕动,吸引鱼;
钓大鲫鱼 / 鲤鱼(2 两以上):选 8-10 厘米的粗蚯蚓,从头部穿入,绕钩 2 圈(别绕太紧),让蚯蚓的身体在钩上形成 “活套”,既能蠕动,又不容易掉 —— 我用这方法挂钩,比穿死的蚯蚓多诱鱼 50%。
老林之前就是把蚯蚓穿得太死,换成 “留尾蠕动” 的方法后,没 10 分钟就有鱼口了,他说:“原来蚯蚓动起来,鱼才会来咬!”
(二)提竿时机:别抓 “小口”,等 “黑漂 / 顶漂 1 目以上”
秋冬钓钝时,漂的信号会比钓灵慢,不能像夏天那样 “点动就提”,要等信号 “稳了” 再提 —— 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老林之前空竿,就是因为看到半目点动就提,实际鱼还没吸进嘴。
正确的提竿时机:
钓鲫鱼:等浮漂 “顶漂 1 目以上” 或 “黑漂半目以上”,比如调平水钓 2 目,浮漂慢慢升到 4 目(顶漂 2 目),或沉到 1 目以下(黑漂 1 目),再提竿;
钓鲤鱼:等浮漂 “黑漂 1 目以上” 或 “拖漂”(浮漂往旁边移动),鲤鱼吃蚯蚓慢,不会很快顶漂或黑漂,要等它把钩吸进嘴后游走,漂才会拖走,这时候提竿最稳;
我上周钓鲫鱼时,看到浮漂顶到 4 目才提,中鱼率 100%,没再空过竿 —— 关键就是 “等信号实了”,别着急。
四、实战案例:从空竿到爆护,我是怎么用钓钝钓蚯蚓的
去年冬天,我在野河钓鲫鱼,一开始用夏天的钓灵(调 4 钓 2),钓了 1 小时空竿 8 次,蚯蚓还被水流冲跑了 3 次。后来换成 “调平水钓 2 目”,挂钩时留尾部蠕动,提竿等顶漂 1 目以上:
第 15 分钟:浮漂慢慢从 2 目升到 3 目(顶漂 1 目),提竿,一条 1 两多的鲫鱼出水;
第 30 分钟:浮漂沉到 1 目以下(黑漂 1 目),提竿,一条 2 两的鲫鱼,没跑;
第 1 小时:总共中鱼 6 尾,最大的 3 两,没再空过竿,比钓灵时多中 5 尾。
旁边的钓友看到后,也跟着换成钓钝,结果他也钓上了 4 尾鲫鱼 —— 这就是钓钝的 “实战效果”:不是不灵敏,是抓的全是实口。
结语:秋冬用蚯蚓,钓钝不是 “妥协”,是 “精准匹配鱼情”
很多人觉得 “钓灵才是会钓鱼,钓钝是技术差”,可秋冬用蚯蚓钓钝,恰恰是 “懂鱼” 的表现 —— 鱼口轻了,就用钓钝给它时间吸饵;蚯蚓会动,就用钓钝让它发挥诱鱼优势。就像老钓友说的:“钓鱼不是比谁调的漂灵,是比谁能抓住鱼的实口。”
你秋冬用蚯蚓钓鱼时,有没有过钓灵空竿、钓钝中鱼的经历?或者你有其他的蚯蚓钓钝技巧(比如不同水情的微调)?欢迎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把秋冬蚯蚓钓钝的细节吃透,下次钓鱼都能少空竿、多上鱼!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冬季调漂技巧最简单且实用(秋冬用蚯蚓钓鱼总空竿原来要钓钝3 步调漂法让你中鱼率翻番)》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