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做家长的,是不是都有过这种纠结?想给孩子写段贴心的评语,可拿起笔又不知道从哪说起——怕写得太笼统,孩子没感觉;怕说重了,打击他的信心;要么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连自己都觉得没诚意。其实,家长评语不是“任务”,而是咱们和孩子之间的“成长对话”——用具体的细节告诉他“我懂你”,用真诚的鼓励告诉他“我相信你”,用温和的建议告诉他“我和你一起”。
先得搞明白,家长评语的核心不是“评价孩子的好坏”,而是“传递我们的关注”。很多家长觉得评语要“客观”,可对孩子来说,“妈妈看到你今天帮同学捡了铅笔”比“你是个好孩子”更真实;“你昨天做数学题时,把步骤写得工工整整”比“你很认真”更有温度。评语是一座桥,一边连着我们的爱,一边连着孩子的成长——他能从里面读到“爸爸妈妈在认真看我长大”。
那怎么写才具体?其实就三步:找场景、抓行为、说感受。比如,孩子听写生字错了三个,别写“你要认真点”,要写“今天听写‘蝴蝶’时,你把‘蝶’的右边写成了‘碟’,妈妈知道你肯定是记混了,不过你后来自己查了字典,还把‘蝶’和‘碟’做成了对比卡,这种主动改正的样子,真像个小侦探”。再比如,孩子参加了运动会,别写“你很棒”,要写“你昨天跑100米时,虽然一开始落在后面,但你咬着牙追上了两个同学,冲过终点时满脸通红的样子,妈妈觉得你就是小英雄”。你看,这样的评语,孩子读了能不记得吗?
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调整。如果是好动的孩子,要肯定他的“专注时刻”——“你今天在课堂上坐了20分钟没乱动,还举手回答了问题,老师都夸你了,妈妈知道你在努力控制自己,这种进步比考100分还厉害”;如果是敏感的孩子,要强调他的“情绪价值”——“你昨天看到同学哭了,主动递了纸巾,还陪她聊了天,妈妈觉得你像个小太阳,能温暖别人”;如果是内向的孩子,要认可他的“默默付出”——“你今天帮班级摆了桌椅,虽然没说话,但同学们都看到了你的用心,妈妈知道你心里装着集体”。不同的孩子,要给不同的“糖”,他才会觉得“爸爸妈妈懂我”。
其实,写评语的秘诀就四个字:“用心看见”。不用求华丽的辞藻,不用抄模板,只要你认真观察孩子的日常,把那些让你心动的小细节写下来,把你想对他说的心里话讲出来,就是最好的评语。比如,孩子今天帮你端了杯水,你可以写“你今天帮妈妈端了杯水,水温刚好,妈妈喝的时候,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孩子今天没考好,你可以写“你今天数学没考好,我知道你心里难过,但你没哭,还主动找我分析错题,这种勇敢面对的样子,比考100分更让我骄傲”。
记住,评语不是“总结”,而是“开始”——写完后,和孩子坐下来聊聊,问他“你看到妈妈写的评语了吗?你觉得有没有没说到的地方?”,让评语变成你们一起成长的话题。咱们做家长的,不就是想让孩子知道:不管他是什么样子,我们都在认真爱他,认真陪他长大吗?
你看,上次你给孩子写“你很聪明”,他可能没感觉,但如果写“你今天在语文课上举了三次手,回答问题时把‘秋天的雨’比作‘魔术师’,这个比喻真妙,妈妈都没想到”,他肯定会眼睛发亮。试试吧,用“看见”代替“评价”,用“细节”代替“笼统”,你会发现,原来家长评语可以这么温暖,这么有力量。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苗,我们的评语不是“修剪刀”,而是“阳光”——用具体的爱,照进他的心里,让他长得更直、更壮。下次写评语时,别急着动笔,先想想:孩子这星期有什么让我感动的小事?他做什么的时候,眼睛里有光?把这些写下来,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咱们一起试试,好吗?用评语,把“我爱你”变成“我懂你”,把“要加油”变成“我陪你”。孩子的成长路上,有我们的用心看见,他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开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一般家长意见怎么写(家长评语怎么写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