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选购买翡翠的过程中,消费者常常听到“翡翠A货”、“翡翠B货”、“翡翠C货”或“翡翠B+C货”的说法,一些对翡翠了解不多的消费者疑惑不已,弄不清楚这些商贸用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翡翠A货”、“翡翠B货”、“翡翠C货”和“翡翠B+C货”。
Q1.什么是翡翠“A货/B货/C货/B+C货"
“翡翠A货”、“翡翠B货”、“翡翠C货”、“翡翠B+C货”,是翡翠在交易过程中最常用的一些传统商贸名称,在翡翠交易市场,被翡翠商户、消费者广泛使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翡翠A货”、“翡翠B货”、“翡翠C货”、“翡翠B+C货”,并不是对天然翡翠的等级划分,而是对翡翠是否经过处理和经过何种方式处理的商业“俗称”。
天然产出的,除了雕刻、抛光外,未经人工处理的翡翠,被称为“翡翠A货”;经过漂白充填处理、人工染色处理的翡翠,分别被称为“翡翠B货”和“翡翠C货”。
当两种人工处理方式同时使用,即经过漂白、充填、人工染色处理的翡翠,也就被人们称为“翡翠B+C货”。

Q2.好好的翡翠,为啥要进行人工处理呢?
每年从矿区开采出的翡翠原石中,品质上等的仅占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大量的是种水差、地子脏、无颜色的低档料。
某些不法玉石商人,就将这些翡翠原料,以非常低的价格购入,经过酸洗漂白、充填、染色等人工手段,将之做成透明度好、无脏色、颜色漂亮的“翡翠B货”或“翡翠B+C货”,冒充天然翡翠,以高价卖出,赚取高额的利润。
“翡翠B货”、“翡翠C货”、“翡翠B+C货”本身并无过错,但当成天然翡翠售卖,欺骗消费者,才是真的错!

翡翠毛料公盘上,等待开标的翡翠原石。
(图片来源:平洲玉器协会)

同一块翡翠原料的三部分,很好地说明翡翠原料在处理前后的差异。未经处理的翡翠原料(左):种水差、地子脏、透明度低;经酸碱煮洗后的翡翠(中),褐色杂质被去除,结构变得松散,几乎不透明;酸洗后再经过充填的翡翠(右),无脏色、透明度及质地比处理前有了显著改善
(图片来源:《系统宝石学》)
Q3.“翡翠B+C货”是如何做出来的?
“翡翠B+C货”的制作过程,即翡翠的人工处理过程,是将天然的翡翠原料,经过酸碱溶液反复浸泡,人工染色,真空充填的过程。
1.将要处理的翡翠原料切割成半成品。

2.将半成品放入煮沸酸液中,利用酸性溶液腐蚀溶解翡翠颗粒中的杂质,去除脏色。酸洗后的翡翠原料,经清水冲洗后,放入煮沸的碱性溶液中,中和酸性,同时进一步溶解杂质。翡翠原料需要在酸碱溶液中反复煮洗多次。

3.经过酸碱溶液多次煮洗漂白后的翡翠原料,结构完全被破坏,不透明,质地疏松。

4.人工上色,酸洗后的原料,颗粒间充满了细小的裂隙,染料很容易就能进到翡翠中。

5.将上了色的酸洗料,放到真空注胶机中,对翡翠原料进行充填处理。

6.注胶后的翡翠原料,颜色、透明度明显改善。

7.注胶之后完成抛光的“翡翠B+C货”成品,透明度极高,起荧起胶,变身“高档”翡翠。

NGTC在近年的3·15免费检测咨询活动、日常检测以及惠民科普活动中,接到了大量消费者送来检测的“翡翠B货”、“翡翠B+C货”样品,所以 NGTC珠宝专家在此提醒大家: 购买翡翠饰品时一定要向商家 索取发票 和执行中国国家标 准的质检机构(如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出具的 鉴定证书 ,选择 信誉良好的品牌 购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NGTC出具的天然翡翠证书

NGTC出具的处理翡翠鉴定证书

未完待续
至于“翡翠B货”、“翡翠C货”、“翡翠B+C货"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它价值几何、普通消费者如何避免上当受骗、人们可以到哪里去鉴定自己的翡翠是否经过人工处理……
敬请关注NGTC——《漫谈“翡翠ABC”(下篇)》,NGTC珠宝专家将为您详细解答。
资料来源:NGTC官网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翡翠证书上的a货是什么意思(漫谈翡翠ABC上篇)》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