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养殖和野生的不同之处(同样是刀鱼)

带鱼养殖和野生的不同之处(同样是刀鱼)

雷冰岚 2025-10-01 科学 7 次浏览 0个评论

8000多元1斤的野生江刀鱼,为何人工养殖400元一斤却无人问津?曾经被抢着要的刀鱼究竟怎么啦?

大家好,我是小观,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刀鱼。

它是比海鲜还要贵的“长江第一鲜”刀鱼,学名叫做刀鲚,由于身体扁平细长,身长大约在20到40厘米之间。

腹鳍如同刀刃且尾鳍没有分叉,通体覆盖银白色的细密鱼鳞,看上去就如同一把锋利的短刀匕首一般,所以也因此得名刀鱼。

不过让其一直备受饕客热捧的原因并非其特殊的外形,而是其鲜嫩的肉质和鲜美的口感。

特别是在早春时节,从长江中打捞起来的刀鱼,细密的鱼刺更少,基本附着在主脊骨上,如果是清蒸的话,很容易就将骨肉分离。

而且像是雄鱼的脂肪含量达到30%左右,恰到好处的拥有细腻的口感,当然最极致的还是其特殊的鲜美口味。

同样是刀鱼,野生与养殖有何区别?为何野生的8000一斤都抢着要?

不过自从2020年,长江开始实行为期10年的全面禁渔,再想吃到长江中的野生刀鱼,就属于违法行为。

但是超高的售价带来高额的利润,让一些非法捕鱼者和餐馆老板铤而走险。

之前就有几名非法捕捞者,从江中捕捞了26条刀鱼,以3500元一斤的价格出售给高档餐厅,结果在江边交易的过程中被蹲守的警察人赃俱获,最终吃了牢饭。

而这些刀鱼如果交易成功,转手到餐厅老板手中就是可以卖到8888元一斤的高档食材,餐馆老板更是含泪血赚5000多元,还根本不愁卖。

不过却仅限于在长江中捕捞的野生“江刀”,因为刀鲚可不光分布在长江中,而是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以及通往这些海域的河流中下游以及附近的湖泊,比如黄河、长江,以及鄱阳湖等水域。

不过也因为在江、海、湖等不同水域的生长环境产生的细微差别,被区分为“江刀”、“海刀”、“湖刀”,其中长江中的野生“江刀”才被认为是真刀鱼。

同样是刀鱼,野生与养殖有何区别?为何野生的8000一斤都抢着要?

但其实在生物学上他们都属于一个物种,并没有什么生殖隔离,虽然也会再细分为长颌鲚、短颌鲚、湖鲚等不同类别,再加上地域的划分就显得十分复杂混乱。

有人认为长颌鲚才算是真刀鱼,但是在刁钻的食客和有经验的老渔民眼中,长颌、短颌并不重要,因为这两种在长江中都是共存的,只要认准是长江野生的“江刀”就准没错。

长江野生江刀鱼究竟有什么特殊的讲究?为什么江河湖海都有刀鱼,民众们却只青睐“江刀”,养殖的为何更不行?

从头部形态等细微差别上去细分刀鱼是生物学家的事,对于食客来说,只有口感好味道正才是王道,而这恰恰就与刀鱼的生长环境相关。

刀鱼属于一种江河洄游的物种,但是这也不绝对。

一般每年的三月份左右,刀鱼会从海里洄游到江中,在长江这样的干流中产卵,然后等到秋冬季节再顺流而下回到海里过冬。

同样是刀鱼,野生与养殖有何区别?为何野生的8000一斤都抢着要?

如此一代一代的循环往复,不断的洄游让这一种群的鱼体质健硕,同时在海水和河水中来回的活动,使其兼具了海鲜的美味和河鲜的口感

。因此这样的野生“江刀”被认为是最正宗的刀鱼,也是能够卖到8000元一斤天价的原因。

不过刀鱼在洄游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就进入了湖泊,这其中会有一些选择不再洄游,当然也有坚持入海洄游的。

而不再洄游的刀鱼在肉质口感上就开始出现变化,因此湖中的“湖刀”掺杂洄游和不洄游的两种类型,口感味道上参差不齐。

另外一些直接选择在海里生存的刀鱼,也同样不再洄游,通过在近海产卵繁殖最终成为“海刀”,不过长期生活在海中虽然鲜味足够,但是不洄游使其肉质口感欠佳。

同样是刀鱼,野生与养殖有何区别?为何野生的8000一斤都抢着要?

因此,在价值上野生“江刀”自然是最优的,“湖刀”和“海刀”则更次之。

不过总的来说,尽管价格有所差别,口感味道略有不同,但这些还都算是野生的刀鱼了。

在长江全面禁渔后,想吃到野生的江、湖刀鱼已经很困难了,也因此“海刀”鱼的价格水涨船高,不过毕竟口味有差别,因此就有人想到了在湖泊中进行人工养殖。

而且即使不禁渔,由于长期的捕捞,长江中的刀鱼捕捞量根据之前的记录,已经从70年代的每年超过7000多吨,下降到了2002年左右的90多吨,以至于到2011年左右只有12吨的年捕捞量。

加以保护势在必行,而想要在禁渔期间饱口腹之欲,就只能仰仗人工养殖,但是人工养殖刀鱼可没那么简单。

最终花费大力气通过人工养殖成功的刀鱼,依然需要卖到400元一斤,然而尽管已经是降低到了只有野生江刀20%的价格,却并没有引起哄抢,甚至可以说基本无人问津。

同样是刀鱼,野生与养殖有何区别?为何野生的8000一斤都抢着要?

人工养殖刀鱼究竟有多难?为何价格远低于野生的,却反而更没有人买?

最开始有人提出养殖刀鱼时,其实就是看中了其巨大的市场前景。

毕竟长江中的野生刀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而食客食用刀鱼的热情不减,人工养殖既能解决供应问题,也能相应的降低价格,简直就是两全其美。

但一旦实验后却发现问题严重,首先刀鱼生性刁钻动作敏捷很难抓获,甚至在水中的游动轨迹会呈现Z字型,而如果强行用网捕捞,其应激性又极强,往往是出水即死。

如果是捕捞上来就食用自然是问题不大,但是关键人工养殖是希望其产卵,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人工繁育。

但是好不容易捞上的活鱼,在运输的过程中又是一大麻烦,因为应激性强的原因,被捕获的刀鱼往往会奋力的冲撞网箱、筒壁想要逃脱,最后不是撞死就是撞晕。

不过这些难题,还都可以想办法克服,但是洄游才肯产卵的属性,让繁殖刀鱼的技术一直没有被破解,所以最初即使活着捕捞上岸的刀鱼也无法繁殖第二代。

同样是刀鱼,野生与养殖有何区别?为何野生的8000一斤都抢着要?

后来在一些养殖公司的攻克之下,产卵繁殖的问题总算是得到了解决,而且最初养殖出的人工刀鱼也曾卖到3000元1斤,但是很快食客们就对其弃之如敝屣。

因为人工养殖的刀鱼可能是饲料喂养,而且也不可能再洄游,同时生长周期短,再加上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会使得饲养环境很差。

鱼的肉质口感和野生刀鱼相差甚远不说,甚至有人在食用之后反映有土腥味。

所以哪怕是饲养者通过调节盐度、增氧等方式改善饲养环境,并且只给人工饲养的刀鱼喂食活鱼活虾或其他的浮游生物等有机饲料,以改善肉质口感。

但却始终不可能真的模仿出正宗野生刀鱼的风味,并且成本实际也不低,如今最便宜的情况下也要卖400元每斤。

当然了相比于8000多元1斤的野生刀鱼已经是非常便宜了,可是对于不差钱的土豪吃客来说,吃的就是一个正宗。如果用养殖的糊弄,即使便宜了许多也没有意义。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400元一斤也是天价大餐 ,不是随便就能吃得起的。所以就变成了野生的抢破头,养殖的无人问津。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带鱼养殖和野生的不同之处(同样是刀鱼)》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