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交社保怎么算的(自己交社保和)

公司交社保怎么算的(自己交社保和)

后曼凝 2025-10-23 科技 4 次浏览 0个评论

咱们今天就唠点实在的,把“自己交社保”和“单位交社保”这事儿掰扯清楚,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帮你把这笔账算明白。

自己交社保VS单位交社保:这笔账你得这么算!

老话说的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社保,就是咱们老百姓将来的“粮食”和“底气”。但这份“底气”是自己攒,还是跟着单位一起攒,区别可大了去了。这不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更关系到你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保障。咱们就从五个最核心的方面,把它说透。

自己交社保和,单位交社保这笔账,你得这么算。

一、 交的钱,天差地别

这是最直观、也最肉疼的区别。

单位交社保(职工社保):这是“五险一金”的豪华套餐,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再加一个住房公积金。最关键的是,这顿饭是“单位请大头,你出小头”。比如你的月工资是1万块,单位要为你额外掏出将近3000多块进入社保大盘子,而你自己只需要从工资里扣1000多块。你出的这份钱,直接进了你的个人账户,而单位出的那份大头,则进了国家的统筹账户,用于社会共济。等于说你花一份钱,享受了双份的保障。

自己交社保(灵活就业社保):这就寒酸多了,通常只能上“简餐”——只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两样最基础的。而且,这顿饭得**你自己全额买单!同样想获得和单位职工差不多的养老待遇,你可能每个月需要自己掏将近2000块钱。这钱也是按比例分成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但压力全在你一个人身上。失业、工伤、生育这些福利,就跟你说拜拜了。

单位交,你花小钱办大事;自己交,你花大钱办“基础事”。

二、 享受的福利,大不相同

钱不一样,带来的福利待遇自然有高低。

最扎心的:退休年龄

单位女职工:工人身份50岁就能退,干部身份55岁退。

自己交社保的女性:统一要到55岁才能退休。这意味着你要多干5年,多交5年钱,晚领5年养老金。这一进一出,差别巨大。

最现实的:医保待遇

单位交的医保:通常当月交,下月就能用,报销比例也高。而且,个人账户里每个月会返一笔钱,可以用来药店买药、门诊支付。

自己交的医保:很多地方规定有半年左右的等待期,不能即交即用。而且,为了省钱,你可以选择不设个人账户,那样就没有钱返给你,所有看病买药都得自己掏现金。

最容易被忽略的:生育、失业金

在单位,女员工生娃有生育津贴,相当于带薪产假;被辞退了能领失业金,帮你渡过找工作的空窗期。

自己交社保,这两项福利是完全享受不到的。生娃、失业,所有风险自己扛。

三、 交钱的压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单位交: 压力小。钱直接从工资里扣,你没什么感觉,属于“无痛支出”。该吃吃,该喝喝,生活品质影响不大。

自己交: 压力山大。这是一笔实实在在要从你口袋里掏出去的现金,每个月都得记着这笔开销。对于收入不稳定的打零工、做小生意的人来说,每个月雷打不动要交一两千,是笔沉重的负担。一旦断缴,医保可能立马失效,非常没有安全感。

四、 未来的养老金,有差距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很复杂,但核心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单位交社保,因为有单位帮你扛着,你缴费的基数相对更容易达到或接近你的实际工资,所以长期来看,退休时领到的养老金会更高。

自己交社保和,单位交社保这笔账,你得这么算。

自己交社保,为了减轻当下的压力,很多人会选择按最低档次(比如当地平均工资的60%)来交,这样交的少,个人账户积累的就少,将来领的养老金自然也就少了。

五、 户口门槛,是个关键点

单位交社保:基本不看户口。只要你在哪上班,单位就在哪给你交,非常方便。

自己交社保: 大多数城市要求你必须有本地户口才能以个人身份参保。如果你是个在外地漂泊的“自由职业者”,想在自己常住地交社保,可能会遇到障碍,只能回老家交,这就很不方便。

到底该怎么选?

看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了。只要有单位给你交,那绝对是首选,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那什么情况下适合自己交呢?

1. 过渡时期:

比如你刚从单位离职,还没找到下家,又不想社保断掉(尤其怕医保报销不了),可以暂时自己接上。

2. 自由职业者/个体户:

这是你的主要选择,为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再难也得坚持交。

3. 宝妈、全职主妇/主夫:

没有工作单位,通过自己交社保来获得一份基础保障。

自己交社保和,单位交社保这笔账,你得这么算。

最后给您提个醒:

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国家给咱们的托底保障,是家庭的“安全绳”。能不断,就尽量别断。自己交虽然压力大,但从长远看,它是一份对未来自己的投资和负责。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公司交社保怎么算的(自己交社保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