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唐朝就有网格员?
”
刷到这条热搜的时候,差点把豆浆喷手机屏上。
洛阳铲一响,蹦出来的不是青铜器,是份唐代“治安APP”说明书——不良帅管片儿,五户一保,扫码……哦不,刻碑签到,五里之内谁家狗丢了都门儿清。
瞬间觉得街道办大叔的背心儿上该印个“不良帅·大唐版”。
别急着笑,更离谱的在后头。
同一拨考古队员在隔壁土坑里,刨出块刻着“少府监造”的波斯玻璃杯,壁薄得能照见一千三百年前的月光。
敢情海淘质检不是现代专利,唐朝海关直接盖戳:假货退回去,真洋货才配进长安西市。
一秒脑补画面——胡商排队报关,少府小吏拿个小锤子敲玻璃,“叮”一声,合格,下一个。
视线往北,洛阳天津桥南,司天台遗址刚揭盖头。
李淳风同款“浑天黄道仪”零件散了一地,铜轴上还粘着唐代的油泥,活像刚加班到凌晨的程序员键盘。
最狠的是配套星图石刻,比敦煌那本“明星签名册”早整整两百年。
人家观测一次,相当于给夜空拍了张IMAX原图,后世星官只能当“二创”。
有人问了:写诗的官儿也能挖出新闻?
能。
清华竹简里蹦出张“采风令”,战国版“采访证”。
孟春三月,行人摇着木铎满大街逮人:大爷,来段儿酸曲儿!
不唱?
算你抗旨。
原来《诗经》不是孔子单打独斗,是全国人民K歌大赛海选,评委席上还坐着周天子。
时间线往前一拽,直接给“中国诗歌总集”续了200年VIP。
再向南,南京明故宫旧址,万历年的《翰林院典则》出土,纸张脆得跟薯片似的,内容却硬核:翰林=皇帝秘书+国家档案管理员。
每月固定“磁盘整理”,把实录库里的皇帝八卦、大臣奏折分门别类贴标签,比欧洲早三百年搞定“云备份”。
难怪明朝皇帝爱骂“翰林小作文”,原来人家手里真有“黑历史”Excel表。
最卷的是国子监祭酒。
曲阜新翻出明代“会讲”排班表,每月初一、十五,全国学霸飞赴北京,现场开杠。
题目提前三天放榜,输的一方当场“社死”,赢的拿“国子监MVP”锦旗。
欧洲大学还在玩“圆桌辩论”的时候,大明学子已经打上了“辩论+直播”高端局。
一条土沟,一页竹简,半块玻璃杯,把古人从“之乎者也”里拉出来,露出社畜同款黑眼圈。
原来打卡、质检、KPI、网格化,全是老玩法,只是换了个皮肤。
下次再抱怨“这破班儿上得比唐朝还累”,想想洛阳桥边那位不良帅——五里巡逻、二十人小队、全年无休,连匹马都没,全靠两条腿。
瞬间心里平衡:至少还有地铁坐,外卖吃,手机刷。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古风霸气帝王网名(用古代官职取个微信昵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