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了六个国家,大家却常说燕国亡得特别,让人心里不安。网友们的回应,几乎都是这个看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个国家没了,真能惨到让人感觉如此不同吗?
一个国家没了,可连它的历史都要被硬生生从记忆中抹去,擦得干干净净。这是一种彻底的毁灭。秦国人对燕国做的事情,远远不止打仗占地那么简单。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书。而且不是悄悄地烧,是当着所有燕国人的面,在他们祖宗的祠堂里,点起了冲天大火。那是烧掉一个民族的记忆,让它无处可寻。
燕国的那些史官,这些专门记录国家大事的人,都被牢牢地绑在了祭祀的燎坛上。底下堆着从秘府搜来的《燕春秋》《召公家训》这些国家典籍。火一烧,八百年的历史,就这样成了飞灰。
让人感到无法接受的是,秦国人还逼着被俘虏的燕国人,高声唱秦国的《诅楚文》。这些旧国的子民亲眼看着自己的文明被毁,同时又为敌人的胜利庆祝,这种场面让人感到心痛。
不止文化被毁,连国名也要改。
燕国本来叫“匽”,那个“匽”字,据听说里面藏着他们始祖当年和殷商联姻的证明,象征着它的华夏正统与骄傲。
结果呢?秦王一道命令下来,非要改成“燕”。这就像一个家族的名字,被人强制更改,还被告知其出身便不够正统,与周天子的诸侯身份不符。这种屈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辽宁建平,后来挖出来一块秦代的瓦当。上面刻着秦国的小篆“燕”字,旁边还有个磨得快看不见的燕国旧字“匽”。
这块瓦当说明,秦国占了地,便要把旧的磨掉,再刻上自己的标记。它就像是在人家的脸上划了一刀后,又贴上自己的印签。
燕国的宗室贵族,全部被迁去了关中,打散了居住,不让他们聚在一起。这背后的意图,便是不让他们抱团,不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势力。
秦国人的目的,是想让燕国人找不到自己的根,连祖宗是谁都慢慢遗忘。一个国家明明存在了八百年,可后来竟然还有学者争论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过。这说明秦国把燕国的历史毁得很彻底。
这一切的源头,好像就是那个叫荆轲的刺客,去咸阳宫刺杀秦王的那一刻。谁也没想到,他手里的匕首刚露尖,却把燕国拖进了无法挽回的深渊。
秦王嬴政当时是什么反应?他躲过刺杀后,一边让手下喝酒庆祝,自己却掉眼泪,还大喊“万岁”。这种反应,让人有些不解。一个能统一六国的君主,为何会因为一次刺杀而流泪?
后来才明白,他害怕的不是荆轲这个人,而是有人竟然敢挑战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份深藏的恐惧,最后全都变成了对燕国极度的报复。
最让人心里不安的,还是“燕国史官失踪之谜”。
其他国家灭亡后,他们的太史,也就是史官,总能在《史记》里留下名字。可燕国的史官呢?他们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一点踪迹都找不到。
直到后来,易县燕下都遗址被挖开,才发现宫殿区西侧的窖穴里,有十二具骸骨。这些骸骨都是跪着的姿势,他们的右手都被齐腕砍断,但左手却紧紧攥着刻字的青铜削刀。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杀死他们还不够,还要砍掉他们写字的手!其目的,便是让燕国连“书写历史的能力”都没有了,彻底斩断它的文明传承,不让它留下一点痕迹。
其他的诸侯国,比如楚国、赵国,就算亡了,后人还能靠着《竹书纪年》《世本》这些书,拼凑出君主的世系。可燕国呢?连一个完整的世系表都没留下来,它的历史被几乎抹平。
燕国自己的日子也过得并不轻松,它的地理位置便决定了它的命运。北边有拿着弯刀的肃慎、山戎,东边有孤竹、令支的箭雨,南边的齐国说翻脸就翻脸。
整个国家就像被扔在蛮荒之地的“华夏孤岛”,每天都得防着北边的人打过来。它哪里有心思与中原的诸侯比礼仪、比文化呢?生存便是它遇到的最大问题。
这种特别的处境,让燕国长出了“双面性格”。在都城蓟城的宫殿里,史官还在用甲骨文写着“王赐臣子贝朋”,编钟上刻着“用享大宗”,遵循着周人的规矩。
可一旦到了无终山的堡垒里,士兵们就得用戎狄的语言喊“杀敌首者赐酒一卣”。贵族墓葬里,一边摆着象征周礼的玉圭,一边放着草原上的短剑,这种融合让它自己都感到别扭。
一个诸侯国,竟然需要靠别人帮忙才能活下来。例如齐桓公曾经“北伐山戎”才救了它一命。这种先天存在的弱势,不是光凭努力就能弥补的。
燕国虽然彻底灭亡了,可它的悲剧,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让人深思的东西。
秦始皇,他后来也得了不宁之症,晚上要换七个寝室睡觉,咸阳宫的窗户都装了铜栅。
他毁掉了燕国的历史和文化,可自己却整天活在恐惧里,害怕有人也来毁掉他的国家。后来的“焚书坑儒”,其行事逻辑,不也与当初烧燕国典籍的逻辑相通吗?
“荆轲刺秦”虽然没能帮燕国活下来,反倒成了后来人反抗暴政的一个象征。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其骨子里,与荆轲的那股精神有着相似之处。
清代赵翼有句话说得好:“秦得燕地而失燕心。”秦国得到了燕国的土地,灭了它的实体,却没能真正得到燕国人的心,反而将它的精神烙印在了后来的历史里。
易水现在还在流淌着,风一吹过来还是凉意,可荆轲的歌,燕国的典籍,这些都好像真的消失了。但那些被砍手的史官,被烧掉的书,它们真的就完全不见了吗?
或许没有,它们变成了一种提醒:灭掉一个国家容易,可要是想连人家的文化记忆都抹掉,想让一个曾经活生生的文明在历史上彻底消失,最后只会给自己留下一个难以摆脱的噩梦。
燕国的悲剧,它不是丢了多少地盘,而是失去了自己的根,那些刻在骨子里、流在血脉里的印记。
可偏偏正是这份“失去了的根”,让它变成了一个警钟,警醒着后世的人们要守护自己的文化。
一个失去历史的文明,那才是彻底的消亡。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秦国最后灭的是哪个国家(秦灭六国中)》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