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而深为渊(道德经读后感2385心善渊)

为什么大而深为渊(道德经读后感2385心善渊)

牵月桂 2025-10-10 手机 2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5年9月29日(周一)

昨天,说完了“居善地”,

今天,就聊聊"心善渊",反正受台风的影响,也不宜出去看瀑布了,酒店等雨,也不错。

《道德经》读后感23-8-5:心善渊,为何用了一个“渊”字?

心善渊,也是说水,水的七个特性之一。

为什么说水的心,用了渊字,不是用清、不是用静;渊,这个字,老子又想突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我自己的思考。

先学习下渊字:

说文解字,渊字,左边的三点水,代表水,左右的两道竖,代表了河岸,中间的米代表了回旋,整体就是指:中间有水洄流的深潭,本义指回旋的水,引申指深潭、深水,又引申指深、深厚。所以,深,就是这个字的核心意思,不够深的也许叫滩、叫溪,反正,足够深,才可以叫渊。

词语,学识渊博、临渊羡鱼、如临深渊、万丈深渊,莫不是都在突出一个深意。

《道德经》读后感23-8-5:心善渊,为何用了一个“渊”字?

用水深,来暗示圣人该有什么特性呢?

接受一切的发生:

这是我落脚“水善渊”的意思,允许和接受一切发生。以下,是以“允许一切发生”为题,让豆包写了篇短文,确实写得很好,分享出来!自己也再欣赏一遍。

檐角的雨珠,不会因窗台的留恋而改变坠落的轨迹,山间的晚风也不会为挽留落叶而停下脚步。生活里的许多事,就像这自然的规律,带着“不请自来”的突然,也藏着“无法逆转”的必然。我们曾执着于 “如果当初” 的假设,困在 “为何是我” 的追问里,却忘了生命的真相从不是按剧本上演,而是在无数个 “意料之外” 中,走出真实的人生旅程。

《道德经》读后感23-8-5:心善渊,为何用了一个“渊”字?

接受,不是妥协,

而是卸下对抗的疲惫。

就像掌心接住落下的雪花,不是放弃温暖,而是懂得它本会融化;就像坦然面对打翻的牛奶,不是认可失误,而是明白纠缠于已碎的过往,只会错过重新斟满的机会。那些曾让我们彻夜难眠的失去、措手不及的挫折,当我们不再用力推开,而是试着轻轻点头说 “我知道了”,反而会发现,伤口在接纳中开始结痂,迷茫在平静中渐渐清晰。

《道德经》读后感23-8-5:心善渊,为何用了一个“渊”字?

接受也不是麻木,

而是学会在无常中看见馈赠。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或许会打乱出行的计划,却也能让我们听见雨打芭蕉的诗意;一次意外的跌倒,可能会留下短暂的疼痛,却也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是否平坦。生活从不会把所有美好都打包成 “惊喜”,更多时候,它会把成长伪装成 “考验”,把收获藏在 “失去” 的背后。只有当我们愿意放下预设的期待,才能读懂每一次发生背后,那悄悄递来的成长密码。

后来才慢慢懂得,所谓人生的成熟,不过是从 “想掌控一切” 到 “能接受一切” 的转变。接受花开的绚烂,也接受花谢的凋零;接受顺境的坦途,也接受逆境的崎岖;接受他人的偏爱,也接受偶尔的误解。当我们不再与生活较劲,而是学着与每一个当下握手言和,就会发现,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坎,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身后风景里的一道印记;那些曾以为熬不过的夜,也在晨光中,悄悄点亮了新的希望。

接受一切的发生,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以更从容的姿态,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 因为知道每一步都是经历,每一次发生都是礼物,所以脚步才会更轻,心才会更稳,眼里的光,也才会更亮。

《道德经》读后感23-8-5:心善渊,为何用了一个“渊”字?

豆包,写得真好。

举例生动,用词唯美;

其实,我只想总结一句话,“让自己试着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儿”,不管好坏。接受多了,并且反思多了,有理智终止坏事,有智慧变坏为好,有心智防止变好为坏,多点空杯,会点存异,自己的水,也就慢慢深了,逐步形成了渊,心善渊。

《道德经》读后感23-8-5:心善渊,为何用了一个“渊”字?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为什么大而深为渊(道德经读后感2385心善渊)》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