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介绍(李白生平简介与诗集精选)

李白生平介绍(李白生平简介与诗集精选)

洋勇男 2025-10-14 科学 5 次浏览 0个评论

李白生平简介与诗集精选

李白生平介绍(李白生平简介与诗集精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李白生平:谪仙的人间行旅(公元701年-公元762年)

(一)蜀地初啼:剑气与诗魂的萌芽(701年-725年)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史学界尚存争议,一说为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唐时属安西都护府),一说为蜀地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无论出生地何在,他的童年与少年时光,皆与蜀地的雄奇山水深度交融。其父李客身份成谜,相传为避祸迁居的富商,虽未仕宦,却为李白提供了优渥的读书环境——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已作赋多篇,更习得一身剑术,年少时便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的疏狂志向。

蜀地的险峻山川,是李白最早的“诗稿”。他曾攀登峨眉山,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月光与江水交织的画面,初显其以自然入诗的灵动笔触;他也曾遍历蜀地险道,亲身体验“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的绝境,这份对山川磅礴力量的感知,日后化为其诗作中最震撼的豪迈底色。开元十三年(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志,乘舟出蜀,自此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漫游生涯,蜀地的灵秀与刚劲,也永远刻进了他的诗魂。

(二)漫游天下:诗名满江湖(725年-742年)

出蜀后,李白沿长江东下,途经江陵时,偶遇道教名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番评价让李白更添“谪仙”气质,他随即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改题为《大鹏赋》),以大鹏自喻,“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将自己的抱负与豪情寄寓于天地间的巨鸟,成为其一生精神的象征。

此后数年,李白的足迹遍布江南、中原、齐鲁大地。在洞庭湖畔,他为友人王昌龄被贬而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成了传递情谊的信使,质朴中满含真挚;在庐山,他目睹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以夸张手法将自然奇观化为诗中绝唱,至今仍为世人传颂;在金陵,他与友人纵酒狂歌,“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酒肆留别》),江南的柔媚与他的疏狂相得益彰。

漫游途中,李白并非只知饮酒作诗,他始终怀揣着入仕报国的理想。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他在洛阳拜见宰相张说,却未获重用;次年,他又向玄宗献上《大猎赋》,希望以文才打动君主,仍石沉大海。即便如此,他的诗名却在江湖间愈发响亮——无论是与文人雅士的唱和,还是对寻常百姓的共情,他的诗总能以最直白的情感、最磅礴的气势直击人心,“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也在此期间逐渐流传开来。

(三)长安供奉:帝阙中的诗意与失意(742年-744年)

开元末年,李白的诗名终于传入长安,经玉真公主与贺知章举荐,玄宗李隆基召其入京。接到诏书时,李白正与友人在剡溪饮酒,他狂喜之下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多年的抱负似乎终于要实现。

抵达长安后,玄宗对李白礼遇甚厚,“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并任命他为供奉翰林,主要负责为宫廷撰写诗文,陪侍玄宗与杨贵妃游乐。春日里,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李白奉命作《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将杨贵妃的美貌与牡丹的娇艳融为一体,辞藻华丽却不艳俗,成为千古传诵的宫体诗典范;秋日里,玄宗游白莲池,李白又作《白莲花开序》,文字清丽,尽显才情。

然而,供奉翰林的职位,终究只是“俳优之臣”,无法让李白施展政治抱负。他性格疏狂,不喜宫廷的束缚与谄媚——相传他曾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让杨贵妃为自己研墨,虽此事真假难辨,却足见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本心。久而久之,玄宗对他的“狂放”渐生不满,高力士等权贵也趁机进谗言。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自知在长安难容,主动请求辞官,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时,李白虽有失意,却未沉沦,他在《行路难》中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对未来的期许与不屈的意志,融入激昂的诗句中。

(四)乱世漂泊:从入幕到流放(744年-759年)

离开长安后,李白再次开启漫游生涯,却在洛阳与杜甫相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次会面。两人一见如故,同游梁宋、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结下深厚情谊。这段时光里,李白的诗作多了几分对人生的思考,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黄河奔涌的壮阔与人生短暂的悲叹对比,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傲,也藏着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瞬间崩塌。李白携家人南下避难,却在至德二载(757年),误投永王李璘幕府。当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永王李璘拥兵江南,意图与肃宗争夺皇位,李白未能看清局势,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为永王造势,其中“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还寄望自己能像谢安一样平定战乱,建功立业。

然而,永王的叛乱很快被平定,李白也因此获罪,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乾元二年(759年),李白踏上流放之路,行至白帝城时,却意外接到赦免诏书——肃宗因天下大旱,下旨大赦流放之人。狂喜之下,李白乘舟东下,写下《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没有流放的悲苦,只有重获自由的轻快与畅快,成为唐诗中最具生命力的篇章之一。

(五)暮年悲歌:当涂的最后月光(759年-762年)

赦免后,李白已年近六十,身体日渐衰弱,却仍不改漫游的习性。他先后游历江夏、浔阳、宣城等地,与旧友重逢,也写下不少晚年诗作。在浔阳,他与诗人孟浩然重逢,两人同游庐山,李白作《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早已是家喻户晓;在宣城,他登上谢朓楼,写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道尽晚年的漂泊与失意,却仍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洒脱。

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因贫病交加,前往当涂(今安徽马鞍山)投奔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对李白悉心照料,李白也将自己一生的诗作托付给李阳冰,希望他能整理成册(即后来的《草堂集》)。同年十一月,李白在当涂病逝,享年六十二岁。关于他的死因,有“醉后捉月落水而亡”的传说——相传他在夜晚泛舟江上,见江心明月倒映,醉后想要捕捉月影,不慎坠入江中。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虽无史实依据,却与李白“谪仙”的气质完美契合,成为后世铭记他的经典画面。

李白的一生,是“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一生,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一生。他的诗,既有对盛世大唐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失意的感慨;既有对自然奇观的惊叹,也有对友情、爱情的珍视。他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韧,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也让“李白”二字,成为永恒的诗意符号。

二、李白诗集精选:谪仙的诗酒江湖

(一)山水之吟:天地入诗魂

1.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壮志与失意:行路难亦行

1.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三)情谊之重:明月寄相思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5.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四)生活之趣:诗酒趁年华

1.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李白生平介绍(李白生平简介与诗集精选)》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