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两臂围拢, 形容 树粗大毫末指幼苗, 比喻 细小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 逐渐 发展演变而来的 成语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
这句话出自于老子第六十四章,是老子所说,原话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合着才能抱的那种大树,是从细小的树芽 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一块块的土疙瘩筑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从 脚下那第一步开始的有一次。
jiǔ céng zhī tái,qǐ yú lěi tǔ 同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释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1意思是合抱的两颗大树是由毫末之间生长出来的,万丈高的楼也是从平地一点一点建起的 2出自春秋楚李耳道德经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译文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引喻做事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 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说明万事起于忽微。
“万丈高楼平地起”与道德经中“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表达了相同的事物发展规律,即任何宏伟的成就都源于微小的积累具体分析如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内涵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以树木生长和高台建造为喻,揭示了事物由小到大由少。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下句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全文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强调了任何巨大的成就或事物,都是从微小不起眼的起点开始积累的这提醒我们,不要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或。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出处》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