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最近接触了一些与鹤壁有关的史料,深感鹤壁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顺口说出来的成语,竟然出自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这些成语虽然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历久弥新,它不仅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衰败、陈旧,反而更显鲜活、珍贵、有价值。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符号,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反而更深厚。为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源于家乡鹤壁的这些成语。
“众志成城”的全面解读:
一、基本含义:
字面释义:“众志”指众人的意志;“成城”指形成坚固的城墙。字面意为众人齐心协力,意志坚定如坚固的城墙。
核心寓意:比喻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强调集体精神的重要性。
二、出处及背景: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原句通过对比“众心”与“众口”,既肯定团结的力量,也警示舆论的影响力。历史背景:春秋时期,周景王执意铸造大钟,大臣伶州鸠以“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劝谏,指出若失去民心(众心),即使强制聚合民力(成城),也可能因怨声载道(众口铄金)导致失败。这一典故揭示了成语的双重内涵——既强调团结的重要,也暗含对民意不可违的警示。
“信誓旦旦”的全面解读
原文依据:“信誓旦旦”最早见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故事背景:《氓》以弃妇自述的视角展开叙事,回忆了男女主人公从青梅竹马、谈婚论嫁直至情感破裂的全过程。诗中描绘了男子婚前“信誓旦旦”的恳切态度,与婚后背弃承诺的行为形成强烈反差。
译文:逐词释义:“旦旦”为叠词,强调诚恳、确实的样子
整体翻译: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信誓旦旦是什么意思信誓旦旦的意思(源于鹤壁的成语典故众志成城 信誓旦旦)》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