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是怎么造句(高中文言文应在深度教学上下功夫要深度阅读)

传神是怎么造句(高中文言文应在深度教学上下功夫要深度阅读)

子车曼珠 2025-09-29 数码 5 次浏览 0个评论

导读

高中文言文怎样才能做到深度教学?何郁老师的答案是:要深度阅读、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要注意读写结合。今天推送的文章以《鸿门宴》为例,集中讨论第一点——要深度阅读。

高中文言文应在深度教学上下功夫——要深度阅读

阅读教学的深度建立在深度的阅读上,即:没有深度阅读,就没有深度教学。什么是深度阅读?我以为应做到三点:

第一,要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不人云亦云,不依赖别人的理解,尤其是不依赖于教参;

第二,能发现适合于教学的重点内容,为有效的教学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口;

第三,能在无疑处设置疑问,这是对句意和文意的进一步追问和探讨。做到这三点,就算是深度阅读。下面以《鸿门宴》为例说明之。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有不少老师谈到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时,都喜欢采用这样一段文字: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策略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这一段理解其实是泛泛而谈,看上去很全面,也很充实,实质上是浮在表面,既不能明确地发现教学内容,也谈不上有独立的发现,更谈不上设置疑问了。我把这段文字作了一下修改:

《鸿门宴》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学价值是:认识秦末历史,了解楚汉相争,理解秦汉易代等。

这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属于能力层级的较低级,学生容易掌握,不应作为教学重点,也不适合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

文学价值是:波诡云谲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合情合理的细节描写;准确传神的用词造句。

文学价值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修改后的阅读理解有什么不同呢?

1.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鸿门宴》一文,对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两个重要价值,一个是历史价值,一个是文学价值。这就是独立发现,有自己独立的阅读感悟。

2.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内容。《鸿门宴》一文,我们要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它的文学价值,即“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用词造句”。这样定位,就方便找到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比如,就可以抓住“拔剑”这一个细节做文章。文中多次写到“拔剑”这个动作,项庄拔剑想杀刘邦,项伯拔剑保护刘邦,樊哙拔剑闯帐,拔剑切肉,项羽“拔剑而踞”,范增拔剑击破玉斗……“拔剑”这个动作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抓住“拔剑”这一个纽扣,就可以有效地打开“鸿门宴”的全部秘密,这就是深入阅读。

3.我们还应该在无疑处设疑。比如,怎么看待《鸿门宴》中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是真实的,还是作者的虚构?历史著作可以虚构吗?这样的细节有什么研讨价值?这些疑问的设置,都有助于把阅读带入到一个更加纵深的地带。有一位老师,认为应该充分挖掘史传文学中细节描写的文学价值,以此推动深入阅读。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对这些细节描写详加考订,从文学的角度考订,从历史的角度考订,这样或许还会有独特的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深度阅读不是完全抛弃他人的启发,相反,我们的阅读总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完全不顾及他人的解读其实是没有的;关键的是要掌握阅读的主动权,不要被他人的阅读意见牵着鼻子走,不能丧失发现的敏感性。“图书馆里出大师”,我也建议,语文老师要坐冷板凳,一切有深度的灵光闪现,其实都是走进文本深处独立发现的。让我们回归书本,认认真真地走进古人的心灵,和古人进行对话吧!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传神是怎么造句(高中文言文应在深度教学上下功夫要深度阅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