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诗抄书的第87天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诗抄书的第87天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秦彭薄 2025-09-26 电脑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简介:

[思考]●《王风·君子于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此诗从日常生活中鸡进笼了、羊牛回家了而自己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写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人情之习见,语言之真朴,怀念丈夫之深切,千百年以下感人肺腑。

[思考]●全诗二章,每章八句,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语言朴素简炼,状景言情,真实纯朴,描绘了一个真挚动人的生活画卷。

[思考]‌●背景‌:属《诗经·王风》,创作于周代,反映东周王城洛邑一带的劳役制度,以妻子视角表达对服役丈夫的思念与不满。‌‌

【诗】抄书的第87天:《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比心][比心]原文

诗经·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比心][比心]译文:

■丈夫服役去远方,服役长短难估量,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已经进了窝,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远方,让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去远方,每日每月恨日长,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纷纷上了架,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

赏析:

‌艺术特色‌:

[思考]●1-1采用重章叠句结构,语言朴素真挚,通过“鸡栖于埘”“羊牛下来”等乡村晚景反衬人物哀愁,强化情感张力。‌‌

[思考]●1-2“苟无饥渴”一语双关,既指生理饥渴,亦隐喻对夫妻团聚的渴望,深化主题。‌‌

[思考]●这是一首写妻子思念远行服役丈夫的四言诗,借黄昏家禽归巢、牛羊返圈的日常景象,写出了征役制度下普通家庭的离散之苦与女性独守的绵长愁思。

【诗】抄书的第87天:《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侵权 删

[思考]●《君子于役》第一章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开篇,直击人心,道出妻子对丈夫行役无期、归途渺茫的深深无奈。“曷至哉”三字,既是对丈夫身在何处的急切追问,亦暗含对征战无休的无声诘问。

[思考]●“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几句,看似淡笔勾勒日常暮景:鸡归巢、夕阳沉、牛羊下山。然在这安宁的田园画面背后,却暗涌着强烈的对比——家畜尚且朝出夕返,而征人却远戍不归。景物愈是平和,愈反衬出思妇内心的孤寂与苍凉,可谓“以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思考]●“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结句反问,情感奔涌,将此前蕴藉的牵挂与眼前的景象交织一体,道出思念如潮、难以抑制的悲情。

【诗】抄书的第87天:《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侵权 删

[思考]●第二章“不日不月”,更进一步强调时间流逝的漫长与虚妄,归期无望的焦虑愈加深沉。“曷其有佸”一语,则在渺茫中透出对重逢的一丝渴盼。

[思考]●“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与首章景象相呼应,而“桀”与“埘”的细微变化,暗示着妻子日复一日的守望与等待,在重复中积累着疲惫与坚韧。

[思考]●末句“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尤为动人。情感由盼归转为忧生,从期待团聚落至最基本的生存牵挂。“苟无”二字,凝聚着妻子最朴素也最深切的愿望,既见其温柔敦厚,也暗含对乱世征役的沉痛控诉。全诗在此处完成情感的升华,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诗】抄书的第87天:《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侵权 删

[比心][比心]注释:

⑴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洛邑一带的乐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⑵于:往。役:服劳役。

⑶期:指服役的期限。

⑷曷(hé):何时。至:归家。一说“曷至哉”意谓到哪儿了呢。

⑸埘(shí ):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⑹下来:归圈。

⑺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如之,犹说“对此”。

⑻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⑼有(yòu)佸(huó):相会,来到。

⑽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

⑾括:相会,会集。

⑿苟:且,或许。一说但愿。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诗抄书的第87天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