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蹊”这俩字,最近快被产科护士叫烂了。
隔壁床刚生完,护士一喊“言蹊妈妈”,仨宝妈同时抬头——场面一度尴尬到空气凝固。
谁还嫌土?
诗经楚辞都快被翻烂,豆瓣“起名互助组”三天涨五万活人,帖子清一色:
“求一个带‘墨’字,不能烂大街,还要配八字,最好出自《山鬼》。
”
底下回复更卷:
“墨染”已经幼儿园满员,“墨徵”“墨忏”都排队了。
有人连夜去翻《左传》,扒出复姓“澹台”,剧刚播完,户籍系统显示全国已有182个新生“澹台XX”。
别笑,真事——江苏宿迁一对小夫妻,娃出生证直接上“澹台烬明”,民警确认了三遍才落章。
为啥疯抢?
数据摆这儿:
姓名研究中心抽查了10万条微博,叫“楼藏月”的博主平均点赞470,叫“李丽”的不到60,差距7倍。
心理学老师解释,这叫“画面感溢价”,大脑天生给诗意滤镜,点赞手指不听使唤。
可古人也没多清高。
辛弃疾给儿子报户口,大笔一挥“铁柱”,土到掉渣;同期陆游家娃叫“子聿”,聿就是毛笔,文青指数爆表。
一个“贱名好养活”,一个“文化带货”,宋代就有反差萌。
现代爸妈更野。
随姓爸爸直接让娃叫“随遇安”,出生当天医院大屏滚动祝福,护士站笑成鹅叫。
双姓组合“苏慕白”,爸妈一个江苏一个内蒙古,把异地恋写进DNA。
还有节气党,娃一哭就下雨,顺手起名“谷雨晴”,出院当天暴雨转晴,全家都说灵。
别以为只是闹着玩,钱途已经跟上。
“言之有物”公司把网友玩梗的“秦言之”注册成商标,三个月授权费报价六位数。
起名咨询涨到998一次,还得提前两周约,老师自带《康熙字典》+大数据热度表,比月嫂还难抢。
隔壁韩国刚通过新法案,娃可以跟妈妈姓,首尔户籍所凌晨排队,第一号家庭把复姓“南宫”硬生生拆成“宫南”,就为听起来像韩剧男主。
欧美那边反而极简,2023美国Top1是“Liam”,四字母,秒填表,不耽误社恐。
所以,别纠结“墨染”烂不烂,先想清楚:
是要娃在幼儿园被一秒记住,还是20年后简历自带氛围感?
实在卷不动,就把爸妈姓氏拼一起,再塞个“安”字,起码老师点名不会念错。
名字这串字符,说到底是一场提前18年的投资。
投对了,娃自带流量;投偏了,还有改名局——就是手续费160,比奶粉钱便宜。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好看的名字(那些好听又有诗意的的名字)》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