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清明节有点奇怪,也有人说,这是六十年才见一回的稀罕日子。倒不是小题大做,我特地翻出了一本老旧的黄历——瞪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咱不敢说全懂,但光看着那一堆特别的数字和记号,心里就觉得:“咦,今年的清明,确实不一般啊。”
先说说这“4”字扎堆的事。今年清明,偏偏赶在了4月4日——恰好是星期四,这已经三重“4”往上一摞,再加上2024年,光听着就觉得像绕口令似的。咱老百姓要是信点讲究,怕这还真得嘀咕两句。要知道,按往常,清明多落在4月5日,赶4月4日也不稀奇,可真巧到这天又逢星期四,碰上个2024,反正家里老人是直叹:“赶了个整整齐齐的4字型。”
再说农历。今年清明偏偏不按套路出牌,落在农历二月二十六。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清明都是“三月节”——旧书都这么叫,意思就是说一般要等到三月,春风才算把大地吹得暖烘烘。可今年才刚过二月,这清明气儿就迫不及待地来了。说来也巧,去年闰二月的时候,也蹭上了个二月份清明。老一辈见了,连连摇头:“年年闹腾,越过越新鲜。”
要说黄历上还有点怪事。2024年清明那日,干支对上得是戊戌,大先生们嘴里又念着“九星五黄”“破日”——意思大致就是今天宜静不动,甚么事都不宜干。写到这儿,我也不是硬要装懂,说白了,咱们家乡人还真没真把这些都当回事。不过气氛是有了,这么稀罕的日子,到底哪天该去上坟,人心里还是有点打鼓。
其实关于啥时候去扫墓,中国人那点讲究,真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打小在北方长大,姥姥常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清明这天怎么过,南边北边就有南边北边的规矩。小时候我跟着大人去坟地,总是天没亮就得赶路,提早先人一步,好像庄重又能抢个头彩。可是等我长大了,才发现——谁家什么时候去扫墓,还真没定数。
先说最普遍的讲究——“正清明”。意思很直接:清明节当天,不论风再大雨再急,也得带着后辈去坟头磕仨头。老人讲,缅怀祖宗嘛,总要赶在正日子最灵气。尤其这些年,清明成了法定小长假,孩子们放了学,大人们不用偷摸请假,于是大伙都挑这一天安排。“一到清明节,乡下的路都堵死了。”城市人抱怨,乡下人乐呵,祖坟年年热热闹闹。
可还有老习俗,专门挑清明前一天——寒食节。乍一听名字,跟清明不是八杆子打不着?其实这里的故事很长。祖上传下的寒食节,专门为了避火灾,家家都不生明火,连饭都是凉的。那时候清明还排在后头,寒食反倒是祭祖的主场。等后来朝代变了,人心思迁,寒食的日子慢慢让给了清明,可有些地方,依然拽着老规矩过日子:祭祖,寒食最正宗。记得有次外公带我去扫墓,嘴里念叨着,“正清明太闹腾了,寒食那天才安静。”说着还递了我一块冰冷的米饼,说“这就是寒食节的味道。”咱也是第一次觉得,原来日子味道里,也藏着老风俗。
第三种讲究就更宽泛了:“前四后三,说的清明前四天,后二天,全都能算数。为什么?老人们也不往深里说,就一句老话——‘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不过中’。意思大致是:扫墓别晚了,别拖到节后。讲求的就是个心意到场,人别偷懒。这样一来,亲戚们你来我往,坟地头倒像闹集似的。有的怕人多提前扫,有的工作忙拖到节后,那都随自己。“又不是查岗,”三婶在家门口挖着野菜时常说,“我们这儿,前十天到后十天,哪天都可以,家都在,不怕见不着祖宗。”
说起来,今年赶上二月份清明,村里又有旧讲究说“二月清明上坟早,子孙不到老。”仔细想这话,全村人其实没几个能说明白。有的担心,生怕祭祖早了不好,踩了忌讳,干脆磨蹭着往后拖时间。但细追这话的底儿,原来不是啥迷信——往年清明若赶在农历二月,田里头杂草早早疯长,一不小心,坟地就被误当作荒田,被人直接给翻了种庄稼。老祖宗希望子孙勤快点,提前把坟地打理利落,可别给人家当成了“晒谷场”。至于啥吉不吉日,其实是朴素生活下的提醒罢了。
我在家乡那块地,每到这个时节,总会瞧见早起的婶子带着棕叶、馒头、还有扫帚,悄悄地走向村外。人家不是抢风水,就是想趁人少安安静静地陪陪逝去亲人。有时候遇雨,家里人反倒松口气:“正好,冷冷清清,正像是清明该有的样子。”
其实到头来,清明的仪式哪都相差无几:燎一柱香,撒点纸钱,家人一跪唱几句思念的话。有的家里讲究花样多,折纸房子、金元宝,还特地带着小孩子告知:“这是给太姥爷送的。”孩子们像过家家,也不知真不真心,偏偏长大后每年到清明,心里总有那么点牵挂。
如果你问今年哪天最适合扫墓?有人算生肖、对干支、比天气,有人干脆唯心而已。说到底,清明扫墓其实不是某一天的事,而是一年里少见的念旧时刻。有时工作缠身,赶不上正节,心里的内疚反倒成了祭奠的一部分。
就这么说吧——清明不只是春风拂面、百花渐明,更是人心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疑问和温柔。哪天去扫墓,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说出来的思念、有没有为祖辈打理一块安静的土地、有没有让年幼的后辈知道,这块土地上其实有很多故事。
今年,你们家哪天扫墓?我们村子里,大伙一般提前三天,清明节一到,反倒人少了。有说法,也有习惯。其实不论哪一天,有那么一个早起的清晨,有人默默赶路,在树影婆娑里祭拜,是人间风景,也是每一个人心头的牵挂。清明过了,草绿又一年,那些看似普通又有点讲究的日子,也许只等我们自己,慢慢去体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清明节扫墓最佳时间(今年的清明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