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994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阿姨今年刚退休,身体一向不错,但最近她总觉得肚子胀、血糖也有点高。去社区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她调整饮食,多吃点粗粮,比如燕麦。
“燕麦不是好东西吗?我天天早上泡燕麦片吃,怎么还不舒服?”李阿姨有点疑惑。
医生问了她的吃法后,摇了摇头:“你吃的方法不对,再好的东西也白搭。”
燕麦被称为“植物黄金”,但吃对了才有保健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燕麦到底好在哪?哪些人适合吃?吃的时候又有哪些常见误区?
燕麦是谷物中少有的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代表,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这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帮助降低血脂、稳定血糖。
数据显示,每天摄入3克以上β-葡聚糖,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10%,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同时,燕麦还富含维生素B族、镁、铁等微量营养素,对肠道健康、代谢平衡和情绪稳定都有帮助。
很多人以为“粗粮没营养”,但燕麦恰恰是个例外,它的蛋白含量能达到13%以上,比大米、小麦都高,几乎是杂粮中的“优等生”。
不少医生都建议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人群适当多吃燕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燕麦中的β-葡聚糖能延缓食物在肠道的吸收速度,从而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对糖尿病前期或轻度糖尿病患者有保护作用。
其次,它还能在肠道形成一层“凝胶状物质”,阻止胆固醇被过度吸收,有助于降脂降压。此外,燕麦的饱腹感强、热量低,每100克燕麦约含380千卡热量,却能提供长时间的能量释放,是减肥控糖人群的理想主食。
但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大量吃燕麦。比如:肠胃功能较弱、易腹胀腹泻的人,吃多了燕麦反而可能不适。痛风患者需注意,燕麦含有一定嘌呤,不适合急性发作期大量食用。
错误一:只喝“燕麦水”,把营养都倒掉了
很多人喜欢用热水泡即食燕麦,泡一泡就把上面的水喝掉,剩下的渣渣不吃。
但其实,燕麦的营养不在水里,而在渣里。β-葡聚糖、膳食纤维、蛋白质这些关键营养成分,都是不溶于水的,你只喝水,相当于把最有价值的部分全倒了。
如果只是想喝点“燕麦水”清肠,那不如直接喝白开水更实在。
正确的吃法是:连水带渣一起吃,把泡软的燕麦和水搅拌均匀一起喝下,才能真正吸收到它的营养精华。
错误二:当零食吃“甜味即食燕麦”,越吃越胖
市面上很多即食燕麦片标榜“健康、低脂”,但你仔细看看配料表,经常会发现含糖量不低,有的甚至加了香精、奶精和油脂。
这种“调味即食燕麦”吃起来像甜点,热量却不低。每100克含糖可能超过20克,长期食用,对血糖、体重反而是负担。
营养师建议,尽量选择原味、无添加的纯燕麦片,自己搭配牛奶、坚果、蔬果,不仅口感丰富,还能控制热量摄入。
如果实在喜欢甜口,可以加点天然水果丁,例如香蕉片、蓝莓等,既提升口感,又不会摄入过多精制糖。
市面上的燕麦品种五花八门,常见的有:
燕麦片:最常见的加工形式,分为即食、快熟和传统型,口感差异大。
燕麦米:整粒未破碎的燕麦,营养保留最完整,但煮起来时间较长。
燕麦粉:适合做馒头、面包等,适口性好,但膳食纤维略有损失。
如果追求营养最大化,推荐选择传统燕麦片或燕麦米,含糖量低、加工少、保留了更多膳食纤维。
购买时尽量选择配料表只有“燕麦”两个字的产品,避免那些添加香精、糖分、奶精的“伪健康食品”。
与其天天喝“燕麦水”,不如换几种更科学又美味的吃法:
燕麦粥:将燕麦片与小米、大米混合煮粥,口感软糯,适合肠胃功能弱的人。
牛奶燕麦碗:原味燕麦片+脱脂牛奶+水果+坚果,早餐吃饱又不油腻。
燕麦炖菜:将燕麦米加入炖汤或炖菜中,增强饱腹感,也能增加膳食纤维。
燕麦能量棒:燕麦+蜂蜜+果干+坚果,自制健康零食,控制糖分摄入。
每天摄入30~50克燕麦即可,不建议吃太多,适量为宜。
当然,任何食物都不是“灵丹妙药”,关键还是整体饮食均衡、作息规律、适度运动。
燕麦不是万能的,但它确实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超级谷物”。只要吃对了方法,长期坚持,就能成为你健康路上的好帮手。
参考资料: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4]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访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100克燕麦含有多少热量呢(燕麦营养高堪称植物黄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