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招聘软件,搜索“新媒体运营” ,就会出来一堆岗位,好像不管公司大小都高低得设立这么个岗位一样。
源自招聘网站
不过再仔细扒拉扒拉就会发现,薪资基础,要求可一点也不基础——“月薪 3500,负责、短视频、直播全流程”“会写文案、能拍剪、懂数据分析,3个月内从0到1起号,最好能拉来 10 万粉丝”……
当然,作为新媒体运营,总得有一些技能傍身,写文拍剪做图投流数据分析不说精通,至少也能熟练操作,但是当技能与薪资不匹配的时候,就都成了槽点。
入职前以为是品牌策划,入职后才发现是老板的‘万能砖’,写文是你、视频是你,客服是你、设计是你,投手是你,主播还是你……而且,月底 KPI数据没完成,‘运营没能力’的锅还得是你背。
明明是当下最火的互联网岗位之一,却总被贴上 “烂大街”“没门槛”“谁都能做” 的标签,是谁在毁掉这个行业?
其实,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这三个 “错位”,把新媒体运营岗位逼进了尴尬的死胡同。
一、门槛错位:会发朋友圈 ≠ 会做运营很多人觉得“我平时爱刷抖音、会发小红书,拍个视频好几百点赞,做新媒体运营肯定没问题。”
这是很多新人入行前的想法,也是新媒体运营 “门槛低” 标签的源头。
确实,新媒体运营不像程序员 “必须会写代码”、设计师 “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那样的硬性技术壁垒,只要会用手机拍视频、能写几百字文案、知道怎么发,似乎就能上手。
加上铺天盖地的 “7 天速成新媒体运营”“0 基础转行月入过万” 的培训广告,让大量0基础的新手,抱着 “试试看” 的心态涌入这个行业。
有HR吐槽,他们在招的一份月薪 4000的新媒体运营工作,7天收到 200 多份简历,其中一半人连 “打开率” 和 “完读率” 的区别都分不清,却在简历里写 “精通各大平台运营”。
还有人把自己的小红书日常笔记当成 “运营案例”,殊不知个人分享和商业账号运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种 “低门槛认知” 带来的后果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 “半吊子” 从业者,企业觉得 “招个运营很容易”,从业者觉得 “这行随便就能做”,最终形成 “新人找不到好工作,企业招不到好人才” 的恶性循环。
很多老板想象中的新媒体运营,是一个人撑起整个新媒体部门(当然有时候还得撑起整个公司的宣传部)。
会写深度推文(不用招文案了),能拍剪电影级短视频(摄影、剪辑都省下了),能设计海报(美工不用招了)能出镜直播的颜值(主播也有了)能控场卖货(线上销售也有了),还要会用做动态数据分析(公司PPT有人做了),最好还能再懂点投流(投手、SEO也省了)。
总之就一个原则,“花最少的钱,招最全能的人”
账号做起来了认为是理所应当,做不起来就是运营能力太差,换一个再试。
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文案大神月薪怎么也得10K起步了,一个专职摄影师高低9K,最差的美工也得6K了,主播5K招个脸能看得过去的都不错了,还要控场卖货投流,做梦也不能这么做的事情,在新媒体运营这里竟成了可悲的现实!
而“一薪多用”的背后,也意味着极大的工作内容跨度。
比如之前有同行在线吐槽,一个人的新媒体运营团队,既要保质保量输出内容,又要兼客服回复评论,还要帮销售写朋友圈文案,设计每日早安海报,从早忙到晚,自己的主业都没时间精进,时间一长,账号自然凉凉。
再牛的人,他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正是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把 “新媒体运营” 一步步变成了 “万能砖”,不仅留不住专业人才,还会更多人误以为 “新媒体运营本来就要做这些”,进一步拉低了岗位的专业度。
三、价值错位:只看 “数据”,忽略 “价值”很多企业判断新媒体运营的价值,只看 “表面数据”:
“这周的涨粉数据比上周怎么降了这么多,你到底会不会运营?”
“你看看你做的这些视频,播放量连10000都达不到,太差劲了。”
可就算表面数据亮眼,也不过换来一句“不错,下周争取再翻一倍”的口头安慰。实际上,这就是忽略了新媒体运营最核心的价值: “长期品牌建设” 和 “用户沉淀”。
有个同行给母婴产品做运营,他花了一个月时间调研目标用户画像,梳理用户痛点,写了一篇关于 “新手妈妈喂奶误区” 的科普推文,阅读量只有 3000,却因为老板觉得 “还不如发‘萌娃视频’播放量高”,于是让他全网摘抄这种 “流量高” 的内容。
这种 “唯数据论” 的评价标准,逼得很多运营不得不放弃 “有价值的内容”,去做 “标题党”“蹭热点”“摆拍假场景” 的内容 —— 毕竟数据好看,才能保住工作。
但实际却是,短期的流量狂欢过后,不仅留不下忠实用户,还会让品牌形象越来越差,最终陷入 “为了数据而数据” 的泥坑。而更可悲的是,很多新媒体从业者也会被这种价值错位带偏,把 “做数据” 当成唯一目标,导致自己越做越迷茫,最后要么转行,要么在 “低水平重复” 里消耗自己。
再看看行业里那些能写出“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的百年文案、能拍出有温度视频的企业,他们的团队构成、薪资待遇甚至是对内容的要求,哪个不是为了长期的品牌价值而存在?
而且,正是因为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也会有更多人才愿意加入,优秀的,才会更优秀!
所以说,不是新媒体运营 “烂大街”,是没门槛的认知,是不合理的需求、 和扭曲的价值判断导致的错位。
对企业来说,想做好新媒体,要么花时间培养专业人才,要么拿出诚意给出合理待遇,专岗专位,让每一个人才能专注于 “创造价值” 而不是 “被打杂拖垮”;
对新媒体从业者来说,也别再相信 “7 天速成”班了(真有这么厉害,也不用在这卖课了),沉下心去进行系统的学习,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瞄准一点,把自己打造成 “不可替代的专业人才”,而不是 “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 的万能砖。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app制作多少钱(3500块能写会拍懂剪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