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63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先生今年42岁,是一家外企的中层,每天应酬难免喝点酒。他常说:“我不贪杯,就每天一两小酌,医生不是也说红酒对心脏好嘛?”但一次体检中,医生却皱起了眉头:“肝酶有点高,要注意饮酒了。”
他不解:酒喝得不多,怎么身体还是敲警钟了?
其实,很多人都在“适量饮酒”的模糊地带里徘徊,不知道到底多少才算“适量”?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个健康误区。
一、“适量饮酒”到底有多“适量”?数据说了算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成年男性:每日纯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
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
每周应有至少2天不饮酒
那这25克或15克纯酒精是啥概念?我们换成常见酒类来算一下:
啤酒(酒精度数约4%):一瓶(500ml)≈20克酒精
红酒(酒精度数约12%):一杯(150ml)≈18克酒精
白酒(酒精度数约52%):一两(50ml)≈26克酒精
也就是说,普通人只要喝一瓶啤酒或一杯红酒,就差不多快到“安全饮酒线”了。
很多人认为“每天一两白酒”很健康,其实已经超标了。
二、“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说法被“推翻”了过去不少文章宣称:红酒含有抗氧化的白藜芦醇,能保护心血管。
但近年多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这种好处极其有限,而且不推荐通过喝酒来获取。
2022年,《柳叶刀》发表的全球酒精与健康负担研究指出:即使是轻度饮酒,也会增加高血压、肝病、中风、癌症等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也明确表示:没有所谓安全的饮酒量,饮酒对健康无益。
换句话说:所谓“适量有益”,只是“少量危害更小”,并不等于“对身体好”。
即便每次不多喝,长期小酌也会积累损伤。常见影响包括:
肝脏伤害: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即便每日一小杯,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炎。
心脑血管负担:酒精会导致心率不齐、血压升高,增加房颤和脑卒中的风险。
增加癌症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与肝癌、口腔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相关。
尤其是一些人群,哪怕少量饮酒,也不安全。
医生建议:上述人群,应长期严格戒酒。
不需要一下子“滴酒不沾”,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式逐步减少:
减少频率:从每天喝,改为一周1-2次。
减少量:每次喝半量,不追加。
选择低酒精饮品:如低度葡萄酒、无醇啤酒。
用茶水替代:餐桌上用乌龙茶或柠檬水代替酒精饮品。
设定“无酒日”:每周至少设定两天不饮酒,让肝脏休息。
关键是:饮酒不是生活必需品,能不喝,尽量不喝。
很多人喝酒,不单是为了“助兴”,更是为了缓解压力、应对焦虑。
但研究发现,酒精只能暂时麻痹大脑神经,长期反而加重焦虑抑郁。而且一旦形成心理依赖,就容易陷入“越喝越想喝”的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个循环,除了身体戒断,更要心理支持。可以尝试:
倾诉与陪伴:找朋友沟通,减少孤独感。
培养替代习惯:运动、阅读、园艺等都能带来“轻微愉悦感”。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或戒酒门诊都能提供科学指导。
酒精不是营养素,少喝不是健康,戒掉才是真正的负责。
如果你已经有饮酒习惯,不妨从今天开始,给身体放个假,给生活换个节奏。健康不是目标,是每天小选择的积累。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2] 《The Lancet》2018年、2022年全球酒精与健康负担研究.[3] 中国疾控中心. 酒精与健康专题报告(2021).[4]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酒精致癌风险等级.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一天喝多少酒算是健康的?(经常喝酒)》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