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我们来啦!
各位同学:像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参军到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现在能有机会为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我感到十分荣幸。今后我们就是“忘年交”——不分年龄大小的朋友。你们是“小鲜肉”,我是“老腊肉”,我们合到一起就是“鲜腊肉”。我年轻了,你们成熟了,相得益彰,共同前进!
又到校园开学季,初秋古城,微凉还热。同学们从全国各地集聚此地,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大学,我们来啦!
一、勾画好成才圆梦的蓝图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跑一次图书馆,去一趟超市,都得事先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否则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我们走进大学的校门,要学习三年时间,最后要实现什么目标,要有个思考和筹划,也就是目标计划。
比如,有的同学打算,自己要努力完成三年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计划,要刻苦学习,力争“专升本”,继续深造;还有的希望,通过三年学习,德智体能够全面提升。这些都是很好的,因为这些愿望与我们学校培养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值得点赞!
还有几种现象,比如,有些人认为学好学差无所谓;有的认为当个中游就可以了,“六十分万岁”;还有个别同学不专心或不热爱本专业,心思未定,等等。这些与我们学校培养的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而是不可取的,需要引起我们注意。
我们所说的成才圆梦是具备主客观条件、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大学理想蓝图,是培养我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崇高追求,是当代大学生自己的“梦”。这个“梦”的意义至少有三层含义:
这个“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途径。有这样一对父子的对话耐人寻味,在此与同学们分享:
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吗,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十年的树可以做房屋的檩条,二十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大梁和柱子,也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如果不上学,七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如果上六年学,小学毕业,他在农村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小商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上九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操作了。如果上十二年学,高中毕业,就可以学习机械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或者为人之师了。不是说放羊、种地、当保安就丢人,而是这些都是社会上最简单的劳动,大量的工作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来做,不上学不行,上学少了也不行。”
儿子说:“我明白了,我要好好上学。”
这段父子对话说明,读书学习在人生旅途中是何等的重要,应当引起我们深思。此时此刻,我想请在座的同学们默默地思考一分钟:假如你从来没有上过学,你现在的人生会是什么情景……
我自己也思考了个人的成长经历。我入伍时,还是“文革”后期,高考尚未恢复。提干以后,国家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不仅恢复了高考,还可进行成人继续教育。我抓住机会,一边工作一边参加陕西省党政干部基础科自学高考,通过四年努力完成了大专学业,接着又报考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函授学习,达到本科毕业,为个人的成长进步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学习,就绝对不会有后来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获得人生的精彩,那就从踏进大学校门的这一刻开始吧。
这个“梦”是祖国的召唤、社会的需求,是学校和老师们寄托的厚望。国家建设需要各类人才,联系到我们所学的专业,学前教育、社区管理等,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然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的状态,许多新建的幼儿园和社区求贤若渴。随着国家“两孩化”和“城镇化”政策的调整,大量幼儿教育机构、社区及社会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都需要像你们这样的专业人才。《西安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十二·五期间,西安市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达528所;十三·五期间,还要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期工程,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学为我们铺设了成才之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是我们最理想、最现实的成才机会,我们要珍惜这个机遇。今后多年,我们不苛求同学们人人都“惊天动地”,但是优秀的幼儿教师、园长,幼教中心的董事长和社区的主任,必定出现在你们之中,你们将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老师会为你们高兴!
这个“梦”也是“家庭梦”,是父母亲人的殷切期盼。近几天,我和一些同学及其家长进行了座谈,深切感受到,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我们系六班一位女同学,家住宁夏石嘴山市,爸爸妈妈都是工人,家里有姐有弟,生活多少也有困难。开学时,爸爸送她到西安,父女俩坐了一个晚上的火车,爸爸叮咛最多的就是“从现在起,我负责赚钱,你负责学习,不要想家,不要想我们,一定要把学习搞好”。到校后,爸爸帮她报完名、安排好住宿,然后在校门旁边陪她简单吃了饭,就匆匆赶回去了。我问这位同学:“为什么不留爸爸多玩几天?”她说:“本来我也是这样想的,但爸说他工作很忙,不能多耽误时间,就走了。”我听了也很感动,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应该珍惜时间。
这时,我的脑海也想起自己入伍离家时,父母送了一程又一程的情景:十八岁的我,穿着新军装,胸戴大红花,父母拉着我的手走向集合的地方。要说的话,在家里已经说了几个晚上,嘱咐的话已经说了无数次了,但一路上还要说,既恋恋不舍,又充满希望。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父母、伟大的亲人!多少年来,当我在月光下站岗放哨,在艰苦的训练、工作间隙,在血与火的老山前线,在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起他们的教诲,想起父亲勤劳的身影,想起母亲期盼的眼神,这些就成为我数十年勤奋努力的动力。
父母之爱,恩重如山,无私无畏,深淳浑厚。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从小养大,供我们上学,不求回报,目的就是盼望我们好好学习,努力成才;我们能够回报他们的也就是实现他们的愿望,使他们充满自豪和慰藉。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不负父母期望,成为品学兼优、刻苦自励的好学生!
二、实现成才圆梦的关键要素
蓝图绘就之后,就要靠行动来实现。如何行动,需要把握几个关键要素。
1、“拼”字当头。大家知道,中国女排,十五年后,在里约奥运会上重登冠军宝座,成为最闪亮的明星,点燃了全国人民爱国与奋斗的激情;女排精神再次受到亿万人民的钦佩。主教练郎平接受采访时说:“赢球的秘诀就是‘拼’字当头,女排姑娘们让人看到有一种享受叫拼搏。”打排球是这样,夺冠军是这样,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都需要一“拼”到底!没有这种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
2、始于足下。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任何辉煌的业绩,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轻易得来的。如果没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理想就只是一句漂亮的空话。
下面我讲一个《华商报》创业的故事。我们学校对面的华商报社,也是西安的一张名片。老百姓说:“吃有羊肉泡,看有华商报”,可见华商报在西安民众心目中的分量。华商报的掌门人张富汉,是我的同乡和战友,四十年前刚入伍的时候,我们住在同一个窑洞。入伍十二年后,他转业到陕西日报社。1997年6月,他辞去报社领导职务,出任华商报总编辑,对华商报进行了全面改制:完全的市场化办报、采编经营两分开、全员聘用制、跨地域办报等等,很多在当时都是“第一次吃螃蟹,敢为天下先”!成为报业改革发展的方向。8年之后,2005年发行量就达到六十万份以上,在全国270多家报社中位列第三;使华商报从一张亏损上千万的小报,变成一个年收入几十个亿的传媒集团。最近十年,又有了新的发展。华商报的创业史告诉我们,认准了方向,朝着理想,一步一步持续走下去,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3、像鱼一样逆水而游。同学们都知道,鱼是靠两鳃呼吸的,当鱼逆流而上时,从两鳃中通过的水流量较大,使它吸收水中的氧气更充足。如果是顺流而行,水流不容易穿过鱼鳃,因而吸收的氧气就会减少。当然逆水而游,是很费力气的,假如鱼怕苦怕累,顺流而下,将会因长期缺氧,窒息而亡!做学问也是这样,迎着困难而上,就会战胜困难,取得收获;相反遇到困难和挫折,退缩不前,就会前功尽弃。艰难困苦,是“压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顶住”。
在老山前线,解放军官兵不仅要经受战场恶劣环境和生活困难的考验,还要战胜敌人,经受生死考验。大学生徐良就是弃笔从戎、不惧艰险的典型。他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大四学生,一次慰问活动使他改变了人生理想,毅然报名参军。在半年几乎每天十公里负重越野的艰苦训练中,徐良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成为前沿阵地的尖兵。在一次战斗中,徐良击毙三名敌人,不幸腿部重伤,高位截肢,成为解放军一级战斗英雄。1987年春晚,他拄着拐杖,唱过一首歌曲,叫《血染的风采》,震撼了亿万国人。歌中唱到,“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是多么豪迈的情怀!这是多么坚毅的信念!

三、锻造成才圆梦的基本素质
同学们走进大学的校门,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诸如班级的安全稳定、个人的思想波动、生活困难、情感问题、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入团、入党、评优、就业愿望等实际问题,无不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和处理。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素质。
第一、把“信”字做实。古语云:“人无信而不立。”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守信用,就没有人愿意跟你合作,使你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二战期间,德国柏林有一位女信托员叫西亚,她在城市沦陷时,发现一位顾客价值50亿马克(约合200亿人民币)的红宝石还没有取走,便带上宝石和账本四处逃难,艰难度日。三十三年后,她终于找到那位顾客的孙子,将红宝石还给他,这件诚实守信的美谈轰动了西德。几年后,西亚去世,柏拉图信托公司以80亿马克的天价从她儿子的手中获取了西亚名字的冠名权,使该公司的交易量一路攀升。“西亚”已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比宝石还贵重的诚信符号,战火可以烧毁一座城市,但不能烧毁一位普通女雇员的诚信品格。
“诚信”是一个社会和个人赖以存在的基本准则。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如果连最起码的社会道德都不具备,当然是教育的失败,但更是你个人失败,无疑会葬送你自己的前程。我们做人就要做像西亚这样坚守诚信的人。诚信富有巨大的魅力,守信才会有威信。同学间相互信任,能够避免许多矛盾,一些问题的发生,往往因为信任不够,产生猜疑误解,结下“梁子”,很不利于做人和学习,我们要引以为戒。
第二、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维方式。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改善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总是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我们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比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最近,某女大学生遭到电信诈骗猝死身亡,这一事件成为社会热点,引起政府和民众关注。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个别大学生社会阅历短浅、防范意识淡薄、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不无关系。这里要强调的是像蔡淑妍这样被骗后自毁生命的傻事,起码是没有站在父母亲人的角度换位思考!被骗已经很不幸了,而自己去自杀,更是雪上加霜——加重了对父母亲人的伤害!被骗是骗子在害你,而自杀则不仅是自己害自己,更重地是你自己在加害父母亲人,这是坚决不可取的。
第三、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而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真正激励一个人前进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励志的语录和心灵的鸡汤,而是身边志同道合、积极上进、充满正能量的“同路人”。我了解到同学们来自7个省区,可以说是五湖四海,群英荟萃。在我们中间,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人不少。陕北同学有“安塞腰鼓”的高手,新疆、内蒙的同学,民族歌舞特长突出;二班祁嘉豪同学,电吉他演奏已经达到专业水平,他八岁开始学习电吉他,现在已经能带徒弟了,他参加的乐队在西安市的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三班汪嘉峻同学,一米八四的个头,篮球、足球、乒乓球,都有很高的技艺。十班的李郁馨同学,民族舞蹈已经达到国家十级的水平。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大家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陶冶情操,锻炼体魄,增进友谊。
集体荣誉感最鲜明的特点和要求,就是维护学校和班级的荣誉,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班级的荣誉;把集体荣誉时刻记在心上,为集体荣誉作出个人最大努力。比如,各种比赛、班团活动、宿舍卫生、个人仪表,都是集体荣誉的组成部分。“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都是班级中的一员,应该为班级荣誉贡献一份力量。
其实,为班级争荣誉,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有时候只需要我们平时多注意一些细节。当你发现地上有纸屑的时候,弯一弯腰;当你发现电灯没关的时候,动一动手;当你发现厕所水龙头漏水时,悄悄把它拧紧。也许你的这些简单动作,就能使我们班在优秀班集体的评比中成为第一名,这就是为班级增添了光彩。
第四、养成尊重人的良好品质。尊重人就是尊重自己。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尊重老师、同学,是班级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基础;相互理解、忍让,是化解同学间各类矛盾的金钥匙。人人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学习进步,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团结友爱,有利于个人发展。同学间在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但不能突破“底线”。根据我多年在部队带兵的经历和在地方单位工作的观察,有“三个忌讳”和“三个讨厌”需要注意,即:忌讳骂爹骂娘、忌讳记“死仇”、忌讳拳脚相加;讨厌乱告状、讨厌造谣生事、讨厌以死威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引以为戒,坚决不能这样做,今后走向社会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同学们,大学新的生活已经开始了,只要我们胸有目标,行有方向,做有恒心,我们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实现大学新的目标蓝图,可以自豪地向社会、向爸爸妈妈、向敬爱的老师们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作者在某大学给新生的一次演讲)
(作者近照)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初中毕业留言简短(寄语大学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