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第九届(2024-2025年度)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与表彰会在艺术博物馆报告厅召开。三位志愿者代表在会上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在此与您分享这份精彩。
跨文化的志愿成长
项慧玲
Evelyne Schuurman
志愿工作证号:V-202400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与大家分享在咱们艺博当志愿者的感受与收获。
作为一个在欧洲长大的孩子,我从小就走进了不同的博物馆。对我来说,艺术不仅仅是美的展示,它更多是⼀种能跨越时空与地域的语言。很多⼈都说博物馆是⼀座桥梁,在博物馆里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的历史和⽂化视角。每次⾛进博物馆,我们仿佛进⼊了另一个世界。
然而,来到中国后,加入清华艺博的志愿者团队,让我从曾经的观众⾝份,⾛到了今天主动参与和在博物馆付出贡献的角色。有幸接触到博物馆志愿者的团队,我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温度、互相⽀持与鼓励的新世界。每⼀位志愿者的坚持与热爱,都让博物馆的每⼀场活动、每⼀场展览充满了生命力和温度。
在这⾥,我特别想要感谢我们的组长颜丽老师。颜丽老师是我在艺博遇到的第⼀位老师,正是在她的细心指导与关怀下,我真正感受到作为志愿者的乐趣。无论是在“现代的回望:非洲艺术展”讲解群中,大家一起讨论展览的作品、分享学习资料、发⼤家讲解的照片,还是在活动中互相⽀持与帮助,这些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志愿者团队的温暖。
在这⼀年我从大家每一个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博物馆里的每⼀件作品都充满故事,志愿者由自己的讲解风格来把故事讲给观众听。我发现每⼀次旁听志愿者的讲解都是新的⼀种体验,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哪怕把同一个展览看好⼏遍,因为志愿者的付出和个⼈魅力,每次看展都会发现新的故事和视角。在这⾥的每⼀位志愿者都⾮常优秀,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开始当讲解志愿者的时候感觉压力有点大,在观众前面讲解会有点紧张。也许刚开始很多⼈都会这样,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志愿者团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鼓励我们互相学习,帮助每⼀位志愿者找到⾃⼰的讲解风格与⾃我成长的路径。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玟惠老师,感谢她耐心倾听志愿者们的想法,并为我们提供鼓励和支持。王玟惠老师的热情和付出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激励我不断前行。在与王老师的交流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也感受到她对每⼀位志愿者的关爱与⽀持。
同时,我也想要衷心感谢每⼀位同学、博物馆的各位⼯作⼈员以及志愿者朋友们。今天,站在这里,我感受到的除了感激,还有⼀份责任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中来。作为志愿者,意义不仅仅在于做某⼀件事上,而是在于用我们的热情与行动去感染他人,去传播美好的体验。感谢⼤家这一年同样也给了我这么温暖的体验。希望今年我们能继续携⼿并肩,创造更多美好的体验与回忆。
谢谢大家!
不停邂逅,坚持热爱
郭冬梅
志愿工作证号:V-2023024
多年前从V&A(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带回一枚冰箱贴,上面印着威廉·莫里斯设计的茛苕叶纹样。没想到,在“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展览讲解时,我竟与这枚冰箱贴的“原型”设计重逢了。其实每一次新展开启,对我们而言或许是全新探索的领域,也可能是转角遇见“老熟人”的惊喜。而这一次,便是属于我的那份邂逅之喜。还是多年前在大英博物馆拍摄的两件精美的木雕和象牙雕,其展签非常单约,当时只觉得雕工精湛,就拍了记录了。直到“现代的回望:非洲艺术展”,才了解了曾经辉煌却已消失的古贝宁王国。这一次的邂逅,不仅仅是惊喜,更多了一份深度解读。
在艺博讲展,也是在不断更新自己积淀的过程。艺博的志愿者团队非常的强大,每一次和老师们在展厅备展的邂逅,都是一次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过程。“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中,典藏部副主任潘老师表示这是近期艺博学术浓度最高的一个展览。大量呈现了两位大师的书法作品,徐无闻的中山篆和玉箸小篆都非常的漂亮,也非常的难懂。和老师们一起,每个字搜索查询,反复确认,最后确定它的释义。是挑战,也是提升的过程。
一个新展的开启,也可能是非常挑战的。“国手心弦:钱绍武艺术作品展”艺术展,呈现了大量人体水墨速写,作为更多是理工科背景的老师,如何开启讲解,真的非常挑战。也是和老师们一起,从分析钱先生的笔墨,再到构图,最后成功的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了钱绍武先生,了解了“国手心弦”。
与老师们的邂逅,不仅仅在展厅。非洲之夜,是强大的艺博志愿者团队又一次的绽放,妆造面绘高手,更有舞蹈天才,引领着现场观众,一起嗨翻全场。之后的一个周末,跟随优秀的清华背景的艺博志愿者老师,行走清华校园,了解更多鲜为人知的清华风物人情。
与艺博观众的邂逅,还会带来特别多的令人感动的瞬间。曾经接待过来自清华附小一年级的孩子们,专门来看“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我们一起轻声吟唱国歌,在歌声中孩子们记住了“中华民族”的提出者正是梁启超先生,请孩子们抬头看“思无邪”,让他们了解梁先生的做人准则以及梁思成梁思永中“思”的由来。讲解结束,孩子们纷纷张开小手扑向我,用一个个拥抱环绕着我,那一刻,我的心都被融化了。
2025年的元旦,我是在艺博的讲展中度过的,一日三讲,晚场讲“现代艺术之路:林风眠与吴冠中绘画作品展”,也是我个人的告别讲。讲解结束,已过九点,艺博闭馆的音乐早已响过,听讲的观众仍不舍离去。我拿出自己准备的用两位大师作品做成的小卡片,赠予与我一起告别林吴大展的观众。他们很喜欢,并希望能签上我的名字。再三推辞不过,我在卡片背面写上致每一位观众的新年祝福和我名字的缩写,还有更重要的三个字母TAM(清华艺术博物馆英文简称)。
和老师们一样,为了备展,我们还会走出去。为了更多的了解林风眠先生,我来到了他位于西湖边上的故居。我在里面盘桓了许久,以至于工作人员过来问我,为啥看这么细?我表示自己正在清华艺博做志愿者,并讲解林风眠先生的作品。工作人员听了很感动,介绍了一些没有展出的细节。那一刻,我为自己是艺博的志愿者,为能讲这个展而骄傲自豪。
为了准备“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展览的讲解,我还专门去了伊朗。在伊朗国家博物馆,偶遇了那里的志愿者,他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面对他们馆内大量青花的馆藏,他想知道元青花和明青花的区别。那一刻,我真的有些后悔,如果我能更早的更深度的学习中国瓷器史,或许我可以更细节的给他解释青花。这一次邂逅,让我知道学无止境。
上一个年度,因为服务了449.5小时,成为本年度服务时长最多的志愿者。这都是因为那一份执着,因为那一份热爱,因为不停邂逅。
因为执着,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分享;因为分享,所以不停邂逅。
最后用“自然契约:技术、媒介、人、自然”展览中一件展品,与老师们共勉,这是一位执着的舞者,不断摔倒不断爬起再摔再爬起的舞者。一起为我们的热爱而执着!
遇见、淬炼、传承
张淑杰
志愿工作证号:V-2021032
尊敬的艺博领导、敬爱的公教部老师、亲爱的志愿者伙伴: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作为志愿者代表,分享我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这个温暖大家庭中的心得与感悟。
时光飞逝。今年已是我在艺博志愿服务的第五个年度。这段旅程,若要用几个词来概括,那便是:遇见、淬炼、传承。
“遇见”是一切的开始。我与艺博的缘分,并非偶然。在正式成为志愿者之前,我先遇见的是一位引路人。她是艺博一位优秀的志愿者,她总是热情地向我分享艺博的精彩展览,不仅邀我看展,还做细致专业的讲解,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之美的大门。每次的志愿者招募,她都会鼓励我:“你来试试吧!”然而,那时的我总觉得自身积淀不够,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直到2021年,在她的5次的鼓励和艺博魅力的双重召唤下,我终于鼓足勇气递交了申请。所以,我的起点,不仅仅是那个底蕴深厚的特展“华夏之华”,更是那位志愿者伙伴所代表的、艺博志愿者团队无私的分享精神与温暖的传承力量。谢谢陈凤红老师的引领。
从最初的忐忑试讲,到后来有幸担任“清华藏珍·丝绣华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织绣部分”的组长,直至今日负责“裙裳华彩:马面裙的古韵今风展”讲解组的相关工作,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遇见”艺博这个宝贵平台和馆领导、每一位策展人及公教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志愿者伙伴们的无私帮助。
“淬炼”是一场持续的坚持。 在艺博的时光,是蜕变成长的过程。我的讲解之路,始于华夏文明的深厚土壤。从“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的宏大到“清华藏珍·丝绣华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织绣部分”的精微,从“清华藏珍·随方制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家具部分”的器以载道到“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书画展的笔墨意趣,我学会了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解读物与人的关系。
然而,艺博给予我的挑战与成长远不止于此。当我从“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所承载的家国情怀与文人风骨,走向“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中饱含人文关怀的西方肖像,再到“未来派的宇宙: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收藏”里那些充满动能与颠覆的视觉革命时,我面临了全新的挑战和讲解突破。这不仅仅是知识体系的跨越,更是思维方式和审美体系的转换。
从最初聚焦于熟记讲解词的“知识传递者”,逐渐成长为能够引导观众在一方织锦中窥见时代,也能在一幅西方肖像前感悟人性;既能解读马面裙的形制密码,也能剖析未来派的速度美学的“文化分享者”。从能独立完成讲解任务,到学习如何协调组内事务,这个过程也是我新的成长阶段,锻炼的不仅是我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更是对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的深度锤炼。
面对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观众,如何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说话”,如何让古老的织机与时尚的秀场对话,这些挑战促使我不断学习、深入思考。艺博于我,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每一次讲解,每一次服务,都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与能力的升华。
“传承”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如今,我更深切地理解了陈老师鼓励我的心情。在艺博,我遇见的,不仅是珍贵的文物、展品,更是这个优秀的志愿者集体,每一位志愿者伙伴都怀揣着纯粹的热情与责任感,我们因热爱而相聚,因奉献而同行。大家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真诚友善的互助精神、不计回报的默默付出,共同构成了艺博一道亮丽而温暖的风景线。我们所做的,不仅是志愿服务,更是一场文化薪火的传递。我们站在前辈学者的肩膀上,也将自己所知传递给更多观众,让静止的文物和展品,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这份从受助到助人的角色转变,正是艺博志愿者精神最动人的传承。
展望未来,我心中充满感恩与期待。感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提供了如此卓越的平台,让我们得以亲近艺术、服务社会;感恩公教部、策展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与默默耕耘,是你们的专业与奉献,支撑着我们志愿者的每一步前行;我也要特别感恩陈老师引领我走进艺博,您最初的鼓励,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感恩每一位志愿者伙伴,是你们的陪伴与鼓励,让这条志愿之路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前路漫漫,艺博为伴。
我将继续与在座的各位志愿者伙伴一道,在这片美的沃土上坚守、耕耘、奉献,用我们的真诚与热情,点亮更多人与艺术相遇的瞬间,共同守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光芒。
谢谢大家!
特别提示
本馆实行实名制预约购票,入馆需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本馆门票不能作为校园参观凭证。参观校园须遵守清华大学校门管理相关规定,及时通过学校保卫处网站、或校园参观预约平台“参观清华”小程序了解相关规定和动态。
开馆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逢周一闭馆
参观门票
清华师生:持校园卡等本人学校有效证件可免门票
社会观众:需购买门票,相关优惠政策详见官网或小程序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
网上订票
或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点击底部菜单【参观指南-参观订票】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校外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
温馨提示
自驾车辆请停放在校外停车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附近停车场有:北京农商银行、凯时广场、同方大厦、学研大厦、同方科技广场等。
团体参观大巴车可通过搜索“六郎庄北停车场”导航前往(泊位355个),切勿违法占道停车,感谢配合!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630、86
西王庄小区站 450、355、438、392、466
大石桥南站 549
艺博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数字展厅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szzt/
艺博网店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
内容统筹/公共教育部
图文编辑/周辛欣
审校/张明 王玟惠
审核/段江飞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好听的唯美志愿者队伍名字(志愿者发言从遇见开始)》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