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般什么时候到(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

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般什么时候到(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

本思雁 2025-10-18 硬件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录取通知书不再是通往大学的唯一门票,当弃学成为一种现象,背后是当代考生和家庭更加现实的抉择。

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五百新生为何集体转身?

一、

开学季本应是高校最热闹的时候,但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却在2025年秋天格外冷清。498名已录取的新生没有如期报到,这所成立仅五年的民办高职院校,近三分之一招生名额瞬间蒸发。

这不是孤立事件。扬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公院校也陆续公布“新生弃学名单”,从68人到522人不等。

而职业院校成为“重灾区”,甚至出现学生直接拒收录取通知书的现象。

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五百新生为何集体转身?

---

01 高校陷“报到荒”,多校公布弃学名单

2025年开学季,全国多所高校不约而同地发布了一类特殊公告——新生放弃入学资格名单。

扬州大学教务处公示,68名2025级新生因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手续而被拟作放弃入学资格处理。这所跻身泰晤士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前600强的省属重点大学,也难逃被“放鸽子”的命运。

沈阳建筑大学的情况更为严峻,522名本科生(含二学位)逾期未报到或放弃入学资格,占录取新生总数的13%以上。

广西民族大学则有300多名本科新生放弃入学。

民办高校和职业类院校的处境最为艰难。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2025年录取的498名学生集体缺席。而这已是该校连续第二年出现大规模弃学现象——2024年,已有307名学生未按时报到。

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学生甚至不愿亲眼看看那份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有15名考生的录取通知书因地址或电话错误被退回。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也分别有24名和27名考生的录取通知书遭遇“拒收”或“无法联系”的结局。

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五百新生为何集体转身?

02 现实考量,弃学背后的多元选择

面对录取名额的空缺,高校管理者们表现出相对理性的态度。扬州大学相关负责人坦言:“每年都有放弃入学的情况,因为出国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放弃的比例很小。”

事实上,弃学现象并非今日才有。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这种现象其实一直存在,包括985高校、普通高校,都有学生在录取之后放弃报到的情况。”

对于民办高职,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经济压力是学生弃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民办高校为例,其学费普遍在每年1万元以上,中位数达22500元。

而公办高职学费普遍在5000元左右。三年下来,光是学费就差了好几万。

来自陕西的考生许佳,虽然被西安一所民办本科学校录取,但每年近3万元的学费让她不得不选择复读。 “学费太贵了,家里今年还出了点事,可能供不起。”

对专业和就业的担忧同样影响着学生的选择。扬州大学公布弃学名单中,学生的专业多为翻译(中外联合培养)、服装与服饰设计、资源环境科学等。

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只公布了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国有企业就业占比不到10%,第一届毕业生进国企的还不到30个。

陈琪的经历则代表了另一类情况。她的分数仅仅超出本科线2分,最终被一所专科院校录取。对于这个结果,她选择复读。

“平时(考试)都在420分左右,而且整个高三期间晚上到家都没有学习过,感觉再来一年至少能考上公办本科。”

熊丙奇还注意到一个日益突出的现象——高分复读:“背后的原因是,社会存在‘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以及‘第一学历’歧视。”

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五百新生为何集体转身?

03 生存挑战,民办高校的严峻考验

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顶尖高校相继公布扩招计划,优质高教资源的增加使得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在这一背景下,优质高校的扩张潮让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这所2020年3月才正式成立的民办高职,现有无人机应用技术、直升机驾驶技术、飞机机电维修、民航运输服务等22个高职专业。

然而,专业的设置并未能有效吸引学生报到。

数据显示,中国民办大学普通类专业学费最高达近15万元,平均学费为23468元。高昂的学费与就业前景的不明朗,使得不少学生和家长开始权衡教育的投入产出比。

广东23所民办本科高校中,有14所高校未招满,总缺额可能超过2.5万人。其中,湛江某学院缺额合计6300多人,某些学科类未招满比例甚至高达86%。

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五百新生为何集体转身?

04 双向选择,教育生态亟待优化

在储朝晖看来,高校必须转变办学类型,不能把自己当成“衙门”,而要真正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熊丙奇认为,要提高学生和学校间的满意度,就需要探索推进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多元评价的招生录取制度。

他建议,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多所大学,大学结合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察进行独立的评价、录取。

当前,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脱节。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择校选专业时存在一定盲目性,倾向于追逐所谓“热门专业”。

部分高校为迎合这一趋势,纷纷增设热门专业。然而,这些专业在师资配备、课程建设等方面可能并未同步跟上。

对于高校而言,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转专业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成为应对之道。

数据显示,转专业政策宽松后,某些高校的弃学率下降了23%。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华为合作专业毕业生起薪达8500元,这一模式值得推广。

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五百新生为何集体转身?

---

教育生态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随着“双一流”高校扩招2万人,全国职业本科高校达80所,高等教育市场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有专家预测,如果民办高校再不赶紧提升自己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等人口红利彻底没了,大概率会被时代洪流冲走。

学子们用脚投票的时代,已经到来。

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五百新生为何集体转身?

(点个关注不迷路,下次还能找到我!)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般什么时候到(高校录取通知频遭爽约)》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