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夸颜色好是什么花(古人把花画进画里)

不要人夸颜色好是什么花(古人把花画进画里)

仁旭尧 2025-10-16 硬件 4 次浏览 0个评论

中国人爱花,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满足于“眼看”,还要“笔绘”,于是便有了那些流传千年的花卉古画——没有相机的年代,画师们用笔墨把花的娇、艳、柔、劲都锁进绢纸里,如今翻开册页,仿佛还能闻见花瓣上的清香。

北宋赵昌《写生杏花图》:堆霜集雪的春信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这株杏花静静开了近千年。赵昌用白粉一层一层晕染花瓣,薄如蝉翼,仿佛风一吹就会飘落;细若游丝的线条勾出花脉,藏在粉白里,像少女脸上未褪的绒毛。没有衬景,只有一枝杏花斜逸而出,却让人想起“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温柔——原来春天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古人把花画进画里,一美就是千年:这8幅古画,藏着最动人的风景

南宋林椿《写生玉簪图》:月下美人的素净

林椿大概是最懂玉簪的人。这朵白玉簪在画里亭亭玉立,叶片先用墨线勾出轮廓,再填染翠色,连叶脉的走向都清晰可见。最妙的是花瓣的质感,白得透亮,却不是死气沉沉的白,像月光洒在上面,带着一层朦胧的光晕。难怪古人叫玉簪“月下美人”,看这幅画,仿佛能听见深夜里花开的轻响。

古人把花画进画里,一美就是千年:这8幅古画,藏着最动人的风景

南宋林椿《写生海棠图》:半开半合的娇羞

同是林椿的手笔,海棠却换了副模样。有的花瓣全展开,露出嫩黄的花蕊,像笑得坦荡的姑娘;有的还裹着花苞,只微微裂开一道缝,藏着几分害羞。他没画整株海棠,只截取最热闹的一枝,却把春天的“鲜活”都装了进去——就像路过邻家院子,恰好撞见海棠开得最欢的那一刻。

古人把花画进画里,一美就是千年:这8幅古画,藏着最动人的风景

南宋卫昇《写生紫薇图》:金线勾出的夏日艳

紫薇花难画,难在花瓣的轻薄和色彩的层次。卫昇偏要挑战:先给花瓣打层白粉底,再一点点晕上胭脂,从淡粉到绯红,过渡得像晚霞染了天;最细的金线勾出花蕊,阳光下仿佛真的会闪。册页不大,只画一枝,却让人想起夏日傍晚的紫薇树,花影落在地上,风一吹就跟着摇晃。

古人把花画进画里,一美就是千年:这8幅古画,藏着最动人的风景

南宋佚名《碧桃图》:数十层晕染的富贵

不知道是谁画了这枝碧桃,却把“贵气”藏进了细节里。红白相间的花瓣,竟用了数十层晕染,远看像堆着的丝绸,近看才发现每层颜色都有细微差别;桃干的笔触却故意苍劲,带着点粗糙的质感,反倒衬得花瓣更娇。难怪故宫博物院把它当宝贝,这哪是画花,是把春天的富贵气都锁进了绢纸里。

古人把花画进画里,一美就是千年:这8幅古画,藏着最动人的风景

南宋吴炳(传)《出水芙蓉图》:一朵荷花的极致

这大概是史上最有名的荷花之一。吴炳只画了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瓣层层叠叠,却不显得乱,像被精心安排过;花瓣的质感像上好的丝绸,红得透亮,连花蕊上的细绒毛都清晰可见。没有荷叶打扰,没有水波衬托,就这一朵花,却把“出淤泥而不染”的劲儿全画出来了——原来极致的美,从来都不需要衬托。

古人把花画进画里,一美就是千年:这8幅古画,藏着最动人的风景

元王冕《墨梅图》:墨痕里的风骨

王冕画梅,不用一点颜色,却比红花更动人。他用淡墨画花瓣,浓墨勾枝干,笔锋里带着“写”的洒脱,不像在“画”,更像在“题诗”。花瓣边缘故意留些飞白,像被寒风吹得微微卷起,枝干上的疤节都清晰可见,透着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硬气——原来花的风骨,墨能画尽。

古人把花画进画里,一美就是千年:这8幅古画,藏着最动人的风景

清恽寿平《牡丹图》:没骨笔下的花卉情书

恽寿平画牡丹,从不用硬邦邦的墨线勾边——他把颜料调成粉白、绯红、鹅黄,像揉碎了朝霞和月光,一层一层往绢上晕染,花瓣边缘故意留些朦胧的飞白,像被春风吹得微微发颤。你凑近看,能数出花瓣的层次:外层的粉最淡,像少女脸颊的红晕;往中心走,红得渐渐沉下去,藏着点胭脂的暖,最后在花芯聚成一小团金黄,像拢着颗被阳光晒热的蜜。

古人把花画进画里,一美就是千年:这8幅古画,藏着最动人的风景

这些古画里的花,早已超越了“好看”的意义。画师们不只是在画花,是在画春天的温柔,夏天的热烈,是在画“一花一世界”的细腻。如今我们翻开画册,就像和千年前的人共享同一片风景——原来美从不会过时,就像花每年都会开,那些藏在笔墨里的热爱,也永远新鲜。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不要人夸颜色好是什么花(古人把花画进画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