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总面积仅5747平方公里,是四川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之一,只辖雁江区、安岳县和乐至县三个区县。
然而就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却崛起了一个被称为“中国牙谷”的国家级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这里拥有全球行业100强企业15户,产品涵盖60余种口腔设备和100余种口腔材料,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口腔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那么,资阳这小小的身躯,是如何实现大大的发展的?
第一, “小城市”也有大梦想,敢想敢干敢拼
资阳市位于“成渝走廊”上,是四川下辖区县数量最少的地级市。1998年才设立资阳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
特别是2016年,简阳市由资阳划归省会成都代管,资阳从4个区县市变成了如今的3区县。这一调整使资阳的土地面积进一步缩小,但并没有阻挡这座城市发展的脚步。
面对地域面积的限制,资阳选择了精准聚焦、特色发展的道路。2016年,资阳启动建设“中国牙谷”,专注于口腔医疗器械产业。
第二,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口腔产业生态
资阳积极发展口腔产业,突出“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并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招引培育产业集群,资阳打造了全国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
爱齐科技、卡瓦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相继到资阳投资,本地企业也在快速成长,爱齐(四川)医疗设备公司去年产值达12亿多元。目前,这里汇聚了143家国内外口腔企业,其中包括全球行业100强企业15户,“中国牙谷”已从一个概念发展成一个6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
第三,实现创新驱动,坚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中国牙谷”的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增长,更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资阳联耀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中国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拥有无线口扫的企业。
该公司生产的系列口腔数字印模仪,不仅打破我国相关产品对国外的依赖,而且大量出口北美和欧洲。与其情况相似的频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也是如此。
另外,四川乃康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完成口腔CBCT的国产替代研发工作,还将口腔CBCT应用到宠物CT上,成为牙谷第一家研发生产宠物CT的企业。
第四,坚持服务赋能,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资阳为口腔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支持。资阳高新区建立产业落地专班,全面推行项目闭环管理服务机制。
最重要的是,“中国牙谷”构建了高效的审评审批通道。这里的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园区当日即办、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不排队、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畅通办。
目前,“中国牙谷”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时间较常规缩短了60%。这种高效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第五,坚持人才培育,推动产教融合赋能发展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资阳口腔职业学院应运而生,开设了16个相关专业。
在校学生从2019年首批招生仅175名,发展到2023年在校学生达8300余人,为口腔药械产业持续提供人才支撑。
学院自创立之初便与42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现在校学生毕业即就业。学院近60% 的学生选择留在“中国牙谷”工作,缓解了企业招人难问题。
经过几年发展,“中国牙谷”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里的产品已涵盖口腔设备60余个、口腔材料100余种。
目前,累计已有342个“资阳造”口腔医疗产品投放市场,得到超3万家诊所医院采用。这些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牙谷”创造了三个“全球第一”:规划建设规模全球第一、口腔全产业链完整度全球第一、年产6000万片隐形矫治器全球第一。
苦心人,天不负。
2024年,资阳市雁江区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这一认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评审,全国仅有100个产业集群入选,标志着资阳口腔产业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目前,在口腔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细分领域,雁江区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划建设规模、全产业链完整度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
如今在“中国牙谷”生产的很多产品包装上,都印着“牙谷 Dental Valley”的字样。这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一个品牌象征。
但是,勤奋的资阳人并不满足于现状,根据资阳规划,到2025年,“中国牙谷”将培育民族品牌企业超过50家,上市公司3家以上,实现产值超100亿元的,打造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
资阳这座四川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没有因地域限制而束缚发展,反而精准聚焦,打造出了全球领先的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从“柠檬之乡”到“中国牙谷”,资阳正在小土地上实现大梦想。
这些成绩,真正值得我们其他市州学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资阳属于成都吗(资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