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相反打一字(大国总师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部位相反打一字(大国总师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蔺诗 2025-10-05 智能 1 次浏览 0个评论

视频加载中...

视频加载中...

“贵州人是最懂异地恋的。”

刘豪的这句话,背后隐藏着黔地千年的交通困局。

“地无三里平”的贵州,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需要翻山越岭、跨江蹚河。看见与抵达之间,如此遥远。建一座桥,让天堑变通途,成为贵州人最朴素的愿望。

如今,在贵州大地上,三万多座桥梁飞山跨谷。刚刚建成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更是以625米的高度,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但它的意义,远不止打破一项世界纪录。

今天,《大国总师》对话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听他讲讲建设这座超级大桥背后的事儿。

(一)“桥不是越大越好,适合就好”

一根根钢索似琴弦,牵拉起一座大桥,巍然屹立于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

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从桥面到水面垂直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大国总师 | 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这不是有意为之的‘世界第一’。”面对镜头,刘豪吐露建桥初衷。在他看来,这个令人有眩晕感的桥高,并非追求破纪录,而是地质地形与交通线路走向“选择”下的最优解。

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是贵州中西部的纵向大通道,花江大峡谷正好“劈断”了六安高速,与六安高速呈“十字型”交叉,峡谷的长度又达到了80公里,无法绕避。建桥,是唯一的选择。

“贵州本来就是欠发达的省份,我们需要用最小的代价来修最好的桥。适合贵州的,就是最好的。”刘豪动容地说。

大国总师 | 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这种“适合”的建桥智慧就体现在大桥主跨的设计上。“中国悬索桥的长度已达到2300米,我们能设计2000多米主跨的桥,可为什么要选择1420米,仅因为这个位置适合建1420米的桥。”

“桥不是越大越好,合适就好。”这句话,刘豪常挂在嘴边。它背后是一种新工程建设哲学:这场“攀登”不再关乎高度,不再执着于更高更长的纪录,而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自信转身。

(二)怕风,不如“懂”风

东经105度,北纬25度。贵州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深处,峡谷深切、山风呼啸。这里,一年有300多天是大风天气,风力、湿度、温度等变化莫测,瞬时风力可达14级。

在这建桥,挑战超乎寻常。

跟风打交道,是刘豪这三年来做得最多的事。“大桥建设主要面临峡谷风的问题,作为世界第一高桥,风速和高度成正比,风环境对施工阶段、成桥后运营阶段均产生显著影响。”

大国总师 | 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峡谷风在国内外的研究都比较少,对于突风、特异风,目前没有任何规范支撑。”面对14级大风的环境,大桥建设团队没有选择“硬碰硬”。

刘豪认为,建桥,不是在对抗自然,而是在与自然“对话”。

建设中,他和团队使用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对6公里以内的风速进行24小时的数据收集;开展风洞试验,在桥面设置风稳定板和导流板切割风,让风不对桥梁主体结构造成任何影响……

大国总师 | 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建桥过程就像是在和峡谷、峡谷风博弈,刘豪带领团队边建设,边了解风,最终将风由“敌人”变成了“朋友”。

花江峡谷大桥在抗风设计、高空施工等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桥的意义,远超物理连接

刘豪参与过6座大桥的建设,其中,花江峡谷大桥是他领衔修建的第3座世界级大桥。看着桥梁从图纸变成实体,他满是骄傲。可在刘豪心中,桥已不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民生的希望。

大国总师 | 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作为贵州桥旅融合3.0的标杆,花江峡谷大桥不仅让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还让“风”这个曾经的工程建设难题,转化为文旅项目的独特资源。

大桥建设团队为风做了“旅游分级”——不同风速对应不同的文旅项目。未来,游客可在花江峡谷大桥体验高空无绳蹦极、低空滑翔伞等极限项目,也可在云端咖啡厅小憩,或沿桥侧廊道漫步,感受“上触云海、下瞰峡谷”的体验。

大国总师 | 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路通了,人心也通了。”作为一名桥梁建设者,刘豪很荣幸参与到改变贵州百姓生活的基建工作,也庆幸生长在当今这个时代,“它赋予了年轻人敢拼敢想的精神,托举着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需要突破的事。”

在刘豪的手机中,存着一张特别的照片。照片近处是一个红军长征时勇夺铁索桥的雕像,远处是花江峡谷大桥的主塔。“从生死存亡之桥,到伟大复兴之桥”,这种时空的交错,让刘豪感到“革命先烈所愿即是他所愿”,每次想到都会热泪盈眶。

大国总师 | 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贵州的桥梁数量多,覆盖了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几乎包揽了当今全部桥型,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未来,刘豪不担心自己无桥可修,相反,有更重要的事去做。“这些桥等着我们去把它的使用寿命延长,让这些‘毛细血管’持续为山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策划:储学军 车玉明 刘洪

统筹:李晓云 李由 谢素香

编导:刘袁媛 于子茹

导演:刘庆生 刘厦

记者:关心 吴思 黄桂花

摄像:卢志佳 周远钢

素材提供:尹刚

设计:史泽瀚

新华网

新华社贵州分社

联合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部位相反打一字(大国总师从两小时到两分钟专访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总工程师刘豪)》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